快訊

漁電共生亂象…假養殖真種電 納骨塔也不放過

陳時中、羅文嘉、史哲…卓內閣大政委入列 架空小白部長?

嘉市分享手作科學樂趣 百個「科學寶盒」送雲縣小學

嘉義市長黃敏惠(左一)今天贈送雲林縣政府100個「科學寶盒」,雲林縣長張麗善(中)、鎮西國小校長陳嘉銘(右一)代表回贈29套官方出版的品德教育教材。記者陳苡葳/攝影
嘉義市長黃敏惠(左一)今天贈送雲林縣政府100個「科學寶盒」,雲林縣長張麗善(中)、鎮西國小校長陳嘉銘(右一)代表回贈29套官方出版的品德教育教材。記者陳苡葳/攝影

嘉義市長黃敏惠今天贈送雲林縣政府100個「科學寶盒」,縣長張麗善說,縣內有154所小學,希望各校都能有1份,黃立即答應加碼,雲林縣府也回贈嘉義市29套官方出版的品德教育教材,希望科學與品德在雲嘉校園扎根,兩人會後也異口同聲說,雲嘉是共同生活圈,此次跨界教育是雲嘉展現區域合作的重要一步,期透過加乘互惠,帶動學子學習動力。

黃敏惠說,嘉義市舉辦科學168教育博覽會10多年,今年暑假因疫情關係取消實體活動,另結合手作實驗及親子互動概念,針對國中小學生各年級設計開發「科學寶盒」,學生搭配手冊就可在家自行操作多種實驗。

雲林、嘉義今天也各派出小學生在現場做實驗,包括有以木棍搭建而成的「達文西橋」、使用蘇打粉製作的「酸鹼滅火器」等,考驗大家的臨場反應和學理應用。

張麗善說,由於縣內小學超過100所,各校暫時無法均分,因此會先給發展科學展覽的主要學校元長國小及重光國小,待數量齊全後再全數發放到各校,期待未來3000多位小學生「人人都有」。

張麗善表示,科學教育是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根基,而品德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核心本質,二者環環相扣,教育處今天也準備「雲林有愛,品德Smile」全國第1套官方出版的品德教育教材贈予嘉義市29校。

張麗善指出,該教材以「禮義廉恥」為四維架構,設計16個核心價值,以在地化、趣味化、彈性及多元層面編寫發表,期待雲嘉2縣在科學之外能共創優質品德校園。

張麗善提到,縣內目前在斗六、虎尾、東明、建國、崙背等5所國中設立科技教育自造中心,以推展手作為主,而土庫國小越港分校110學年度升格為越港國小後正在籌建縣內首座智慧教育中心,預計明年啟用,將從國小開始推動AI人工智能軟、硬體工程教育。

嘉義市小學生代表操作酸鹼滅火器,她以蘇打粉調製水溶液,並與濃硫酸液混合,利用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成功滅掉燭火。記者陳苡葳/攝影
嘉義市小學生代表操作酸鹼滅火器,她以蘇打粉調製水溶液,並與濃硫酸液混合,利用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成功滅掉燭火。記者陳苡葳/攝影
雲林縣政府回贈嘉義市29套官方出版的品德教育教材。記者陳苡葳/攝影
雲林縣政府回贈嘉義市29套官方出版的品德教育教材。記者陳苡葳/攝影
雲林縣政府去年發表全國第1套官方出版的品德教育教材,以在地化、趣味化、彈性及多元層面編寫發表。記者陳苡葳/攝影
雲林縣政府去年發表全國第1套官方出版的品德教育教材,以在地化、趣味化、彈性及多元層面編寫發表。記者陳苡葳/攝影
嘉義市「科學寶盒」結合手作實驗及親子互動概念,開發出多種實驗,學生搭配手冊就可在家自行操作實驗。記者陳苡葳/攝影
嘉義市「科學寶盒」結合手作實驗及親子互動概念,開發出多種實驗,學生搭配手冊就可在家自行操作實驗。記者陳苡葳/攝影

嘉義 張麗善 雲林 黃敏惠

延伸閱讀

雲嘉以科學會友 嘉市贈雲縣國小154個科學寶盒

雲嘉嘉合併?黃敏惠、張麗善有共識 區域合作「1+1>2」

雲縣府帶頭使用「循環餐具」 要餐飲業者明年起配合

打造親水新標地 雲林縣擴編6千萬加強虎尾水資中心建設

相關新聞

台中一中師生衝突 校友:老師情緒、溝通需專業協助

台中一中師生在上課中衝突事件,一中校友、現任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壯熙表示,作為一個旁觀者,他認為整起事件的癥...

龍寶寶衝高報名 新北私中不增班

12年前出生的「龍寶寶」今年將從國小畢業,新北國一新生比去年增6248人,居全台之冠,教育局估增公立學校200班因應。但...

「枋寮賈永婕」 5校設孝悌獎學金

屏東枋寮位處偏遠,枋寮國中首屆畢業校友何陳美玉有感於家鄉資源不足,常捐贈醫療物資或設備縮短城鄉差距,並在多校設孝悌獎學金...

竹北勝利國中落成 可收1500學生

新竹縣竹北市近年飽受學生超額、學校不足所苦,位於竹北AI智慧園區的勝利國中承擔區域國中就學需求,從2022年起分階段啟用...

白耿豪今從黑幫搶學生 獲SUPER教師獎

新北市SUPER教師獎昨天公布,明志國中老師白耿豪過去在叛逆期一度走偏,所幸當時的指導老師沒有放棄他,讓白耿豪從橄欖球找...

雲林來惠國小 客家風校舍落成

雲林縣二崙鄉來惠國小2021年10月拆除屋齡60年老舊校舍重建,昨天落成;建築設計大量結合詔安客家特色,僅蓋一層樓的行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