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幕才4天 裕隆城晚間地下一樓火警 很快就撲滅

基隆成立3所雙語國中 完成國小到高中12年雙語教育拚圖

基隆成立3所雙語國中,完成國小到高中12年雙語教育拚圖。圖/教育處提供
基隆成立3所雙語國中,完成國小到高中12年雙語教育拚圖。圖/教育處提供

為培養國際城市雙語人才,基隆市政府自109學年度起,推動設置雙語學校,讓從國小、國中到高中的雙語課程銜接,提供學子更優質的雙語教育。基隆市長林右昌今天說,透過「區區有雙語國小」、「國中雙語學校正式上路」、至增設「高中雙語實驗班」,基隆已達成雙語教育一條龍政策,提前讓港都基隆邁向雙語城市。

教育處指出,雙語學校的建置,從國小開始,109學年度的中興國小及中華國小,為首波轉型的雙語國小,110學年度接續有成功國小、長興國小及暖暖國小轉型,111學年度則為正濱國小及安樂國小,在3年內將完成國小區區有雙語學校的目標。

在國中雙語學校的部分,林右昌說,市府透過公開甄選方式,選出3所雙語國中,分別為110學年度轉型的百福國中及111學年度的中正國中及建德國中。市府將在這3校中,挹注6項資源,包括自聘外籍英語教師與本國教師協同教學、規畫雙語學校策略聯盟、辦理教師增能研習、建置英語情境教室、購置教材教具及專家學者入校陪伴等。

雙語學校由教師群共備發展適合在地學生的雙語課程模組,開闊國際視野。110學年度率先轉型為雙語學校的百福國中,同時兼具國際教育任務學校,陳斯彬校長擔任國中英語領域輔導團召集人,推動沙發客國際體驗活動,至今已有超過50位國外背包客到校與學生互動,他長期推動浸潤式英語教學,組成教師社群共備,營造雙語教育的環境。

教育處說,111學年度轉型的中正國中,為基隆市國際教育任務中心,黃明智校長本身為英語領域專長,每周親自以全英語授課,以身作則翻轉校內氛圍,並致力推動國際及雙語教育。111學年度上路的建德國中,已有法國及日本等友好學校,有助提升師生的國際視野及文化包容,全面擴散雙語學校資源。

除了國中小之外,安樂高中及暖暖高中自110學年度起增設雙語實驗班,透過外籍英語教師與本國教師的協同教學,讓雙語課程更加多元,學生可同時習得學科知識並增進英語能力。

基隆成立3所雙語國中,完成國小到高中12年雙語教育拚圖。記者游明煌/攝影
基隆成立3所雙語國中,完成國小到高中12年雙語教育拚圖。記者游明煌/攝影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基隆 林右昌 德國

延伸閱讀

基隆醫院日照中心開放 老朋友重聚戴口罩上課、做活動

基隆海派抵用券3小時秒殺 加碼2000套享49家店家好康

降二級人車湧 北市和平東路基隆路口3時段警加強取締

義竹鄉農會附設幼兒園轉型非營利幼兒園 家長:佛心

相關新聞

台中一中師生衝突 校友:老師情緒、溝通需專業協助

台中一中師生在上課中衝突事件,一中校友、現任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壯熙表示,作為一個旁觀者,他認為整起事件的癥...

苑裡鎮首辦兒童參與式預算投票 12提案電競比賽最高票

苗栗縣苑裡鎮公所推動號稱全台首次舉辦以兒童為主體的參與式預算,上午在鎮立體育場辦投票園遊會,邀學童參與投票,總計投下27...

搶救人社班 院士進駐高中開課

台灣「重理工、輕人文」風氣盛,政府又力推資通訊領域,儘管新課綱增設人文選修課,仍挽不回高中人社、語文資優班式微趨勢,大學...

竹中校史館提報文資 8日現勘

新竹高中校史館已有91年歷史,乘載師生共同記憶,如今做為校史館常設展區,由於缺乏空調設備又漏水,竹中校友今年向文化部提報...

高雄近萬弱勢學生 今起可持卡到超商兌換生理用品

高雄市生理用品數位票卡今天正式上線,經濟弱勢學生可持一卡通票卡到4大超商兌換多元生理用品,估計有9000名學生受惠。

花蓮國中生少229人 3國小0新生

昨天開學日,花蓮縣內國中學生數較上學年度減少229人,減少3班,國小增加106人、3班,不過,國中小新生數都減少,港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