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聽奧羽球金牌到推廣適應體育 范榮玉力推友善環境

「很多身障者不是不想運動,而是沒有一個能讓他好好運動的環境」。今年26歲的范榮玉,曾在聽障奧運摘下羽球女子單打金牌,從一名運動員到成為推廣適應體育的研究者,即便「無障礙空間」多已在各大公共場所落實,但缺乏特教知能的服務,無障礙的空間還是「大有障礙」。她說,身障者運動,就跟大家每天吃早餐一樣平凡,希望台灣的運動環境能對身障者更友善。
范榮玉先天罹患罕病「崔契爾柯林斯症候群」(又稱「下頷骨顏面發育不全症」),併發小耳症連帶影響聽力。小時候體型嬌小,力氣也差人一截,若比賽遇到高壯的對手,對方不用殺球,只要把球打得遠一點她就會輸。她得失心重,常還沒打完就在場上啜泣,但她也認命,知道身材不如人,兩條腿就跑快一點,衝得比別人更積極。
久而久之,范榮玉發現哭不能解決問題,但球可不是打可憐牌,輸多了甚至會習慣輸的感覺。
「不要想著贏」,范榮玉笑著說,雖然很難要求自己在比賽時放鬆,但心理素質慢慢累積,教練也曾告訴她,「不要以為你跟別人不一樣,就可以輸得很應該」一語點醒夢中人。
范榮玉表示,教練對她的指導、心理素質的建立比傳承球技還要多很多,會特別要求她在面對困難、失敗時要更堅強,也成功穩定下她那「好想贏」的心。
一路穩紮穩打,范榮玉成功摘下聽奧羽球金牌,而在現實生活中,她也是一位高材生。國高中讀得都是體育班,家人對她也有高要求,每回考試都要力拚第一名,高中那年,她繁星錄取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因為想打球,參加比賽,大二那年她轉系,大學畢業後,她繼續充實學識,於是又念了碩士學位,還曾赴日本交換半年,但她不立志當體育老師,而是想在大學端做身心障礙運動研究。
「大家會覺得身障者運動是件值得鼓勵的事情,但身障者運動,就跟大家每天吃早餐一樣平凡」。范榮玉感慨地說,很多身障者不是不想運動,而是沒有一個適合讓他運動的環境。
范榮玉舉例,曾有一位全盲的馬拉松跑者要去運動中心游泳,但卻被服務員拒絕,但運動中心是一個平等的空間,若服務員能有更多特教知能,比如只要協助帶路,並張貼水道告示牌,就能讓環境更友善一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