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學測考「愆、賚、齎」 網嘆背一堆國文冷門發音有何用?

上週五(22日)一年一度的大學學測登場,其中這次的國文科第一題就考字音辨讀,考出「阡」陌交通、惹禍招「愆」、「賚」賞諸徒、「齎」志以歿等十分冷門的詞彙讀音,讓許多考生直呼太難。因此,一名網友在網路上以標題「國文課背一堆生僻字讀音對人生什麼幫助?」發文來提出自己的不解,不懂為何台灣的中文教育需要學到一堆根本沒用的詞彙,希望有網友能一起討論。
一名網友日前在PTT上發文表示為何我們求學時期的中文課需要學那麼多冷門字?這些詞彙根本對生活沒有幫助,並說明「脫離國文課十幾年了,最近回憶起過去國文考試,生僻字讀音分數佔不小比例,我很不會背讀音每次都是只能猜」,無奈透露不知何台灣教育要要求學生學冷門字,這些對於台灣社會不但毫無益處,還十分浪費時間。
此文一出,引起許多網友的共鳴,紛紛支持原PO的論點,「就專門浪費你時間的科目」、「沒有幫助,用來考試而已」、「國高中時課本裡出現的每篇文言文都要考默寫,當年背好背滿現在一點屁用都沒有」、「沒有幫助,母語能力也沒有提升」、「浪費時間用的」、「完全沒幫助,那時候的發音也不是現在讀音」、「沒有,以後還是忘記」。
但還是有部分網友發表不同想法,「深入再深入,因為中文為母語」、「以後萬一有人名字是用罕用字,至少可以提高唸對的機會」、「古文比白話文好背,比白話文承載意義更多」、「若你要閱讀經典好文而不是聊天交友,這些字很值得學習」、「當你懂愈多字,就能認識得更多而不感到吃力」、「沒有這些,怎麼會有對學生的鑑別力」。
針對網友提問為何要考社會中幾乎都用不到的字,許多國文老師也表示今年國文考題較具文學性。大考中心則僅回應,目前無法給出適當的回覆,必須看考生的答題狀況來分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