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岸裡校舍爭取修復 讓孩子在歷史建築上課

台中市神岡岸裡國小興建於1930年,曾經歷1935年墩仔腳大地震及1999年921大地震,走過90年歷史屹立至今,台中市政府2013年登錄為中市歷史建築。校方近期透過市府及立委楊瓊瓔向文化部文資局申請「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規劃設計案」,盼爭取經費補助將歷史建物活化,成為多功能教室,讓孩子們在古蹟內學習。文化部文資局允諾補助經費。
台中市府教育局專委賴緣如表示,岸裡國小前棟校舍興建於1930年,其建築形式為紅磚瓦,規模為一層樓的一字長型建築物配置,本棟建築採對稱設計,廊柱讓建築物產生虛與實的空間感,為台中難得的教育文化資產。
台中市文資處指出,「岸裡公學校」是日據時期典型的公學校教室建築,對台中市初等教育史來說具深刻意義,因此2013年登錄中市歷史建築予以保存。
文化部文資局古蹟聚落組長張祐創說明「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規劃設計案」,初步同意核定計畫總經費250萬,按現行法令規定,台中市公有文化資產補助比例上限為60%,故同意核以最高補助比例上限60%,補助金額為150萬。
楊瓊瓔立委服務處執行長洪柳益說,市內學校保存的歷史建物多為宿舍,少見仍可上課使用的教學空間,神岡岸裡國小內前棟校舍保存90年歷史的「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台」,是台中市內現存最老舊建物,至今保存良好,歷史悠久,是見證神岡地區教育發展的重要文化資產。
洪柳益強調,「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規劃設計案」已獲得文化部文資局同意核定計畫總經費250萬,初期岸裡公學校校舍建物要先完成規劃設計,後續建物維護修建,也要求文化部文資局持續支持經費,老建築須更用心維護,讓社區民眾及師生對神岡的教育演變有更深的認識。
岸裡國小校長彭道衡說,早期為文英書院的岸裡國小,清朝抗日名將丘逢甲曾在此讀書,是學校最出名的校友,希望小朋友在這充滿歷史風華的學校讀書,未來都能成為國家有用之材。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