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台灣茶溯源 台南學童上山尋原生種山茶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繼探究阿里山茶與屏東港口茶後,再設計了共學課程,昨邀請七股區竹橋國小學生一起到六龜山區探索台灣原生種山茶,品嘗具天然花蜜香的山茶。小朋友表示,不枉費搭了2個多小時車程到六龜「找茶」。
南大附小老師張景傑表示,志工隊曾到阿里山利用青心烏龍製作紅茶,也到過屏東滿州利用雪梨種茶樹製作港口茶,並比較高山茶和平地茶的差異。這兩種均屬小葉種茶樹,因還有大葉種的台灣原生種山茶,興起探究的念頭,由台南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經費支持,邀約竹橋國小共學。
第3代茶農徐盛暘帶領師生前往六龜山區認識野放的台灣原生種山茶,指導學童採摘1心2葉的茶芽。南大附小學生蔡凱丰說,這裡跟在阿里山看到的梯田式茶園很不一樣,茶園又斜又陡,行走不易,隨時可能會滑倒;台灣山茶的葉片比較大,幼芽沒有茸毛,跟小葉種的青心烏龍截然不同。
回到製茶場,學童親手揉製山茶,待靜置發酵後,再進行乾燥及包裝。竹橋國小學生黃玲惠說,經過50分鐘細心的搓揉,茶菁由綠逐漸轉紅,才完成揉捻的步驟,雙手很酸,製茶真的很不簡單。徐盛暘也帶領學生體驗手工炒茶,他說,要均勻翻炒茶葉,接觸鍋底的茶葉要往上翻,否則容易燒焦。南大附小學生林翊涵形容,翻炒茶菁如練鐵砂掌,佩服不已。
竹橋國小校長謝宇笙表示,1整天艱辛的製茶過程,不只透過舌頭感受山茶的美味,更感受到徐盛暘家族守護茶園的決心,此課程讓孩子受用一輩子,以後在校長室泡茶都會小心翼翼,珍惜眾人的心血結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