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修課太少 會影響甄選入學?教育部這麼回應

高中新課綱大幅增加選修課,恐因開課資源不足,造成城鄉差距、甚至影響偏鄉生甄選入學,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回應表示,教育部已編列3億元經費補助各校開選修課的教師鐘點費,未來也將補助開辦跨校實體或線上遠距選修課,共享師資、縮小城鄉差距。
彭富源說,早在3月間,國教署就和25所偏遠高中職會商,盤點推動新課綱有何需求,並允諾給每校50萬元以上的彈性資源。例如針對偏鄉小校開選修課師資不足的問題,可結合師資多的大校,跨校合開實體或遠距課程,由教育補助學生往返上課交通等費用;前瞻計畫也已補助各校改善遠距教學的硬體設備,執行起來沒問題。
彭富源說,事實上,教育部推動偏鄉國小東南亞語教學,就已在試辦遠距教學,高中生比小學生更坐得住,也更熟悉網路,遠距教學沒問題,但學校仍應有老師在旁邊協助、督導。
111學年大學申請入學採計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至少占總分一半,針對偏鄉小校選修課資源少,是否會影響申請入學表現,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新課綱上路後,高中生會修4種課程,「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為教育部定學分,「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則由各校規畫,在學習歷程檔案的呈現,前兩者只看得到課程對應的8大領域、後兩者則是對應18學群。
朱俊彰舉例,以高中開設「第二外語」加深加廣選修課程,不分是哪一種語言,在學習歷程檔案只看得到「英文領域」;若是多元選修課,每
門課最多可涵蓋18學群中的6學群,以「都市美學」為例,可能就符合「建築與設計」、「文史哲」、「工程」等學群。
朱俊彰表示,之所以不揭露特定選修課名稱,除因避免學生把修課視為「積點競賽」,也避免偏鄉生因授課資源較少而影響升學權益,「把衝擊降到最低」。若學生有意補充自己的學習狀況,高三時仍可在學習歷程檔案的「其他」類目新增自傳,描述自己的學習經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