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優質如廁文化 環署培育種子教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06年開始推動「衛生紙丟馬桶」政策,今年更編撰教材,在北、中、南、東舉行教師訓練,預計培育660名以上種子教師,一同推動優質的如廁文化。
為推動優質如廁教育,環保署今年分別針對如廁行為、如廁用紙、廁所清潔與管理訓練等,編撰優質如廁文化教案,邀請全台國中小學教師、環境教育人員、環保機關、公廁管理機關與有興趣的民眾共同參與訓練。
環保署說,如廁文化教案著重實作,其中「優質如廁行為」課程教導「敲敲、關門、上、沖、洗」5個行動與口訣,課程活動「如廁用紙大玄機」則取用市面多種常見如廁用紙,簡易實驗比較其於水中的分散變化。
至於「廁所清潔與管理訓練」,則以「清、掃、刷、擦、拖、整」口訣,系統性教導廁所內清潔方法,讓廁所能夠不髒、不濕、不臭。
環保署說,國內許多公廁管理單位已積極改善公廁,讓民眾如廁感受良好,包括中油公司全面改裝免治馬桶,也改善廁所衛生環境,改變民眾對公廁簡陋、濕臭的刻板印象,藉改造公廁環境帶頭提升國內公廁文化。
環保署指出,公廁使用與清潔是國民衛生教育重要一環,此系列訓練課程將於9月中旬結束,預計培育660位以上種子教師,每場次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教師、環境教育人員、環保機關、公廁管理機關及民眾報名參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