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月光啟動二代接班 張虔生大女兒張淡堯正式進入董事會

LINE免費貼圖5款!2款免任務爽用到年底 還有侏羅紀、團購+1圖案超好用

春哥侃陸/軍方刷存在感?3事件看中國審慎對以伊衝突

遠距工作者敬業度最高 沒有彈性選項的員工最不快樂

(首圖來源:Unsplash)
(首圖來源:Unsplash)

【文‧黃嬿】

遠距辦公、混合工作模式,或是沒有彈性的辦公室工作,可能各有優缺點。最近蓋洛普調查發現,完全遠距辦公者的工作投入程度最高,反而是只有辦公室工作選項的人工作投入度最低,自我感覺程度也最差。

蓋洛普《全球工作場所狀況》報告,針對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員工調查發現,完全遠距辦公的員工,最有可能全心投入工作,敬業度最高,其次為混合辦公的員工、可進行遠距辦公的辦公室員工,敬業度最低的是沒有遠距辦公選擇的辦公室員工。

員工敬業度衡量員工對工作的熱情,以及對團隊和組織的依戀程度,它直接影響團隊績效和業務成果。專家分析,遠距工作者可能更投入,因為他們在工作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這種自由使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更容易達到心流狀態,更有效的利用時間。

雖然遠距工作者的參與度更高,但他們感覺自己的生活積極向上的程度,卻沒有同樣的表現。調查發現,可以選擇遠距辦公的混合型和辦公室員工,比完全遠距辦公的員工,更有生活蒸蒸日上的感覺。然而,沒有遠距工作選擇,只能完全在辦公室工作的員工,是該群體中活力感受最低的一群。

過多自主權造成孤立感

與混合辦公和現場辦公的員工相比,完全遠距辦公的員工也更有可能感到憤怒、悲傷和孤獨。專家表示,物理距離會造成心理距離。對於一些員工來說,遠距工作可能感覺只是工作,沒有辦公室和混合工作所能提供的社交互動。孤立會增加孤獨感,在缺乏社會支持的情況下,會導致悲傷和憤怒。

此外,自主可能會帶來壓力。雖然許多員工希望在工作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賦予員工更多時間控制權可以提高員工參與度,但過多的自主權可能會造成壓力。最後一個因素是透過數位技術進行協作,有時候會是一種干擾,不同任務所帶來的挫折感也不同,遠距員工也可能無法獲得現場員工可用的某些資源和設備。

失敗的是領導力

針對這份報告,房屋建築公司奧康納集團 (The O'Connor group) 總裁認為,遠距工作並沒有失敗,失敗的是領導力。他表示,如果做得好,遠距工作能賦予人們保持專注和高效所需的自主權,但如果沒有結構性的自主權,只會快速導致倦怠和失去工作參與感。

他還觀察到,混合工作通常比完全遠距工作「更混亂」。如果期望不明確,就會滋生怨恨,尤其是在跨代際群體中,有些人感覺被束縛在辦公桌前,另一些人感覺被遺忘在家裡。

▲ 沒有彈性工作選擇的員工兩項指標表現都最差。(Source:蓋洛普)
▲ 沒有彈性工作選擇的員工兩項指標表現都最差。(Source:蓋洛普)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發現是,只能在辦公室工作的員工,在工作投入程度與感覺蒸蒸日上充滿活力的兩個指標上,表現都最差。

調查反映現在更需要的是順應工作模式改變的管理制度,太多僵化的管理風格,只會失去人才競爭力。專家強調,領導者應該利用遠距工作的優勢,例如彈性工作流程,增強員工敬業度與心理狀態,同時也需要透過鼓勵社交互動來解決單獨工作的心理影響,建立一種讓員工即使不在辦公室也能感受到被重視的文化。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三峽車禍15死傷 代理師工會:校園導護老師缺制度保障應廢除

尹錫悅退黨救選情被嫌晚 金文洙民調仍落後

南韓大選投票意願上升 李在明支持率維持領先

所屬民團遭爆頻拿政府補助 綠委林月琴發4聲明:絕無自肥

相關新聞

房貸、社群、通膨 高薪家庭也成月光族

這個年代,錢賺再多好像都不夠多,年收入 300 萬以上的家庭,可能也會哀嘆自己比不上鄰居。一個金錢慾望遠不滿足的時代,不只限於台灣,甚至在印度這個經濟快速起飛的國家,也有一樣的問題,財經專家點名三大禍首,就是通膨、房貸,以及社群創造的慾望漩渦。

青少年憂鬱與螢幕時間無關 研究:成癮行為才是主因

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候,家庭羽翼下可以盡情探索世界,建立自我的磐石,但是無論在美國還是台灣,青少年憂鬱症狀愈來愈多,專家將原因歸咎於手機,許多父母也積極限制孩子看手機的時間,但最新研究發現,造成心理健康不佳的原因不是時間長短,而是成癮行為。

遠距工作是特權 網友:根本是農奴與貴族的差別

摩根大通執行長 Jamie Dimon 公開反對遠距辦公,是要求員工每週五天返回辦公室的知名高階主管之一,但最近被批評,返回辦公室政策似乎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尤其是高階主管,他們有時會有不同的規則,引發網路上撻伐,稱農奴不行但貴族可以,歡迎回到封建時代。

放眼兒童神經可塑性 汪滔:想等Neuralink腦機介面技術 成熟後再生小孩

近日剛成為 Meta 團隊一員,Scale AI 創辦人暨執行長汪滔接受美國知名 YouTuber 採訪時表示,兒童大腦神經可塑性最高,他希望等到 Neuralink 或其他腦機介面技術成熟後再生小孩。

大財富轉移時代將臨 專家:小心「熵」趁隙作亂

常說富不過三代,第一代創業奠定家族財富基礎,第二代謹守財庫,到了第三代通常來了個揮霍之子,家族財富瞬間蒸發。至於為何總是有這樣的輪迴不斷上演,理財專家表示,世界上萬物都遵循物理學定律,若不持續管理,最終都會走向混亂。

揭開不生真相 聯合國:生育率下墜是因為財務焦慮

不結婚生孩子、結了婚不生孩子,或是傳統的結婚生子,現在都可被社會接受,社會學家認為,這是這一代年輕人更自由的象徵,他們可以擺脫傳統約束,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但這種說法可能無法反映社會現實,聯合國報告一針見血的指出,全球年輕人都不再想要多生孩子,原因不是自由意志,而是他們怕沒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