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社子島倉庫晚間全面燃燒! 71警消到場撲救傷亡未明

校園禁手機學生會更好?研究:禁不禁都沒差

(首圖來源:Flickr/US Embassy CC BY 2.0)
(首圖來源:Flickr/US Embassy CC BY 2.0)

【文‧黃嬿】

青少年花在社群媒體和通訊軟體時間增加,副作用是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差,身體活動越來越少,睡眠品質越來越差,教育程度越來越低,課堂破壞性行為也越來越重。但全球第一個評估全天禁止使用手機的學校發現,學校手機禁令,對學生幸福感與成績沒什麼幫助。

JAMA Pediatrics》研究發現,學生每個上學日平均花在手機 1.5 小時,25% 超過 2 小時。社群媒體和通訊應用程式占據在校時間近四分之一,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愈來愈嚴重,社會要求學校禁用手機的呼聲愈來愈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建議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因為手機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並對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學生一旦分心,需長達 20 分鐘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

專家都同意,增加螢幕時間大致影響學生心理健康、課堂行為、身體活動和睡眠週期,但單靠學校禁令可能沒這麼管用。最近《刺胳針區域健康─歐洲》(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 研究,英國 30 所學校 1,227 名學生,請他們提供智慧手機和社群媒體使用資訊,評估手機使用行為與心理健康、焦慮和憂鬱、體力活動、睡眠、教育成果、課堂擾亂行為的相關性。

學校手機政策影響不大

20 所中學採限制性政策,10 所中學採取寬鬆政策。結果發現,實施限制手機使用的學校,並沒有減少青少年一整天使用手機的總時間,在寬鬆政策學校與限制政策學校,所有學生每天使用智慧手機的平均時間都是 4~6 小時。禁止使用手機的學校和不禁止使用手機的學校,上述心理健康與幸福感、成績沒什麼差異。

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約 40 分鐘,社群媒體約 30 分鐘,學校禁止使用手機對手機總時數影響不大。但研究員仍然認為,智慧手機和社群媒體使用增加,副作用很多,因此減少手機和社群媒體時間仍然非常重要,只是單靠學校禁令,不足以解決負面影響。

學校無法單獨解決手機問題

研究呼籲更「全面」降低學生使用手機現象。基本上,他們相信減少玩手機與社群媒體的時間,能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但校內和校外用量應同時考慮。支持校園無手機的專家回應這篇研究時指出,這項研究突顯青少年的手機使用問題,已經不只影響校園,更嚴重影響社會,需要家長、學校和政府一起關注。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地球上最大朝聖集會 大壺節車流回堵300公里

打光發送暗號?考生爆碩士班考試疑有作弊事件 台大回應了

答喙鼓比賽宣導健康議題 趣味影片吸引觀看

六年努力,rTMS能否改寫憂鬱症患者的未來? 專家解密這項技術的潛力與隱憂

相關新聞

氣候變遷不只影響氣候 太空衛星生態未來也面臨威脅

太空環境日漸擁擠,人造衛星碰撞風險與日遽增,而溫室氣體排放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

首次計算生物年齡 研究:生活在炎熱地區的人老得快

極端高溫會加劇人們壓力度,出現許多不適症狀,現在科學家發現,住在高溫地區的人,比生活在較冷地區的人有更多分子變化,警告未來暖化下氣溫升高與熱浪不斷,可能會改變人類 DNA,讓生物年齡加速老化。

一天睡不好 免疫系統發炎細胞就會上升

一個晚上睡眠不足,隔天起床不只會感覺昏昏沉沉、煩躁不安,新研究發現,缺乏高品質的睡眠不只影響短期認知和身體能力,只要一晚睡眠不足,就會轉化血液特定免疫細胞,加劇全身慢性發炎,持續睡眠中斷的話,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發炎引起的疾病風險。

有總比沒有好 研究:一天動五分鐘失智風險降40%

失智症是老年殺手,超過 85 歲的人當中,近三分之一都患有失智症,但研究人員認為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失智症,一項最新研究強調身體活動的重要,即使是體弱的人,每週只要稍微起身動一下,就可以大幅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可望改變遊戲規則 研究:大量白氫就在高山裡

各種綠色能源裡,氫是備受關注的清潔燃料,然而只有白氫是真正天然不需製造,只需提取的能源,成本也很低,是脫碳未來的希望。但問題是這些白氫在哪裡,是否能夠就近提取,是最大挑戰,最近科學家發現,山脈中可能存在大量白氫。

地球不是宜居星 研究揭露哺乳動物滅絕時間

地球不是一直都是宜居星球,首先氧氣肯定會耗盡,科學家預測,未來大氣層將恢復到富含甲烷、氧氣含量低的大氣層。另一研究預測氧氣耗盡之前就會滅絕,原因是地球遲早有一天會再度形成終極盤古大陸,到時哺乳動物滅絕的時間可能更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