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每週吃​​5份黑巧克力 降低2型糖尿病罹患風險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Emma stein】

到 2045 年,全球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預計將上升至 7 億,一項大型研究表明,每週吃 5 份黑巧克力(1 份黑巧克力為 1 盎司,約 28 克)可降低第 2 型糖尿病罹患風險 21%。

第二型糖尿病成因主要與肥胖、缺乏運動有關,由於身體器官像長時間浸泡在糖水裡,久了機能失調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常見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感染不易癒合等。

巧克力有高含量黃烷醇(flavanol),過去被證明可以促進心臟健康、降低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但由於研究結果不一致,巧克力消費型態與第 2 型糖尿病風險的關聯仍存在爭議,此外,先前多數研究沒有解釋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是否對第 2 型糖尿病風險產生不同影響。

為了進一步探討這問題,研究人員結合美國 3 項長期觀察性研究數據(平均監測 25 年),分析第 2 型糖尿病與 192,208 名受試者的巧克力總消費量,以及 111,654 名受試者不同巧克力種類(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消費量關聯。

巧克力總消費量分析結果指出有 18,862 人患有第 2 型糖尿病,在調整個人生活方式和飲食風險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每週至少吃 5 份任何類型巧克力的人,與很少或從不吃巧克力的人相比第 2 型糖尿病發生率降低 10%。

不同巧克力種類分析結果則為 4,771 人罹患第 2 型糖尿病,調整相同風險因素後,每週至少吃 5 份黑巧克力的人罹患第 2 型糖尿病風險明顯降低 21%,但牛奶巧克力攝取量則與第 2 型糖尿病風險沒有明顯關聯。

研究人員還發現,每週每多吃 1 份黑巧克力,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降低 3%,但增加牛奶巧克力攝取量,長期下來出現體重增加趨勢。

雖然黑巧克力與牛奶巧克力飽和脂肪量差不多,但黑巧克力的高含量黃烷醇可能抵銷飽和脂肪、糖對體重增加及糖尿病等其他心臟代謝疾病風險的影響。

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多數受試者是非西班牙裔的老年白人,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其他種族,也需要更多臨床試驗證實黑巧克力保護作用背後機制。

新論文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冬天吃地瓜暖身體!地瓜4好處 糖尿病改1吃法防血糖波動

每天只喝一罐可樂並不多?他量化出「駭人糖份」曝恐怖後果

確診糖尿病零食統統要戒掉了?醫推5零食適量安心吃

超加工食物「它」最邪惡!吃一個減壽36分鐘,加喝一杯汽水再少12分鐘

相關新聞

幸福感的關鍵 研究:慷慨與善意比有錢更重要

蓋洛普 (Gallup) 最新公布的全球幸福感排名中,北歐國家繼續占據榜首,芬蘭、丹麥、冰島和瑞典仍然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這次報告還強調善良的力量,指出慷慨的行為和對他人善意的信任,是幸福的重要預測因素,甚至比賺取更高的薪水更重要。

美國人不幸福 原因與獨自用餐有關

現代人的世界綁死手機,社交生活、娛樂、工作都要鑽入螢幕,連吃飯對象也是手機。蓋洛普年度報告稱,美國幸福感排名跌至歷史最低,分析造成美國人心理健康不佳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獨自用餐。報告認為,獨自用餐與否,甚至比失業和收入更能預測一個人幸不幸福。

新研究:慣性久坐會損害心臟 運動也無法完全抵銷風險

生活型態久坐不動的人要小心!新研究指出,過度久坐會增加罹患常見心臟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心臟衰竭,這種風險還無法單純透過運動抵銷。

被裁掉是因你「低績效」!專家:恐懼管理下場都不好

美國科技業在馬斯克與馬克祖克柏領頭下,公開威脅要裁掉低績效員工,但長期研究企業營運的專家稱,這有辱人格,歷史看美國企業面臨競爭加劇時,就會採用這種方式,但往往收到反效果,故警告這波科技業揚言惡劣裁員方式,將扼殺創新,讓高績效員工也想出走。

好好珍惜冬天 研究:冬季大腦效率更好

今年到 2 月的氣溫已創下十幾年最低紀錄,且冬季模式感覺還特別長,進入 3 月下旬還有冷氣團,但低溫環境對大腦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很多人覺得,冬天會釀情緒波動、精神萎靡、整體來說效率低,然而科學家發現,寒冷天氣大腦運作效率更高,且沒有證據顯示冬天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氣候變遷不只影響氣候 太空衛星生態未來也面臨威脅

太空環境日漸擁擠,人造衛星碰撞風險與日遽增,而溫室氣體排放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