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原初黑洞可能像幽靈 穿過地球岩石、建築物甚至人體

(首圖來源: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首圖來源: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文‧Emmastein】

我們通常在數千光年之外尋找黑洞,但新研究表明地球或許也能找到原初黑洞證據,它們可能在岩石、古老建築鑿出微小隧道,甚至悄悄穿過我們身體。

與大質量恆星坍縮形成的恆星黑洞、經年累月吸積物質而成的超大質量黑洞不同,原初黑洞(PBH)是種大爆炸後不久就誕生的假想黑洞,模型顯示它們基本上跟原子一樣小,至今仍在宇宙各處呼嘯而過,它們同樣不可見,只能透過重力與物質相互作用。

根據一篇新研究,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物理學家團隊計算了一個快速移動的原初黑洞遇到行星等固體物體會發生什麼事,發現一個質量 1.12 噸的原初黑洞能直接穿過行星,鑽出一條比人類髮絲細 700 倍、僅 100 奈米寬的隧道。

雖然原初黑洞穿過任何 10 億年巨石的機率僅 0.000001%,但團隊認為還是可嘗試掃描地球數十億年前古老巨大岩石、甚至數百年前建築物,尋找任何像子彈穿過固體材料的微觀筆直隧道。

研究人員還說,這些原初黑洞甚至也可能穿越你的身體,但不用擔心,儘管原初黑洞攜帶大量動能,但它也以驚人速度移動,通過人體時並沒有太多機會轉移大部分能量,因此不太可能對人體組織造成任何明顯傷害。

而原初黑洞若穿過非固體物體如:擁有液態核心的行星,這種情況下它很可能卡在中心並吞噬液體物質,使行星逐漸變得像空心球。

如果這顆行星大小不到地球十分之一且成分恰到好處,那麼空心殼就會撐著,但行星若比地球大,有朝一日便可能潰散,成為我們尋找原初黑洞證據另一種潛在途徑,假如偵測到一顆小行星或系外衛星密度遠低於預期,其內部可能有個原初黑洞正在吸收物質。

新論文將發表在《Physics of the Dark Universe》期刊。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ESG概念ETF 未來主流

僅1瓶定價2146萬元…日本酒廠挑戰人類創舉 擬在國際太空站釀酒

記者實測曝光超方便!美學霸3D列印槍殺醫保CEO 槍友:可能練過

台北四四南村燈光展演 新作上演喵星人登陸地球

相關新聞

高溫引發熱焦慮 專家:年輕人風險更大

大腦是一個容易受到熱量嚴重影響的器官,進入夏季的連日高溫,容易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之外,認知功能短暫受影響,感覺疲倦、頭痛、頭暈,也會造成情緒失調和暴力行為增加。印度研究就發現,長期高溫會增加精神疾病的風險,而處在壓力爆表邊緣的年輕一代,更是氣候變遷下的脆弱族群。

東太平洋群島野生番茄「逆向」演化 重新產生古代毒性分子適應環境

東太平洋年輕火山島上,一些野生番茄植物正表現出不尋常行為,它們拋棄過去數百萬年演化進程,「逆轉」回更原始遺傳基因重新產生有毒化合物,進一步活化古老化學防禦系統。科學家認為,這種基因退化結果可能有助它們在惡劣島嶼條件生存。

百年爭論落幕 新研究發現大腦到老仍能形成新神經元

幾十年來,我們都認為人類大腦在童年後就停止形成新神經元,但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新研究顛覆此教條,提供迄今最明確證據表明老年人大腦仍持續形成新神經元。

不願當白領奴隸 專家:年輕人兼職就是正職

年輕人愈來愈重視生活與工作平衡,畢業後不像前幾代急著找正職工作,每天過安穩的打卡生活,一輩子與同事競逐同樣職涯階梯。現在他們在零工經濟時代,身兼多種工作,希望快速貢獻所長,也給自己更可掌控時間的人生。

嚮往更好的生活 中國富豪正在移居日本

如果你有錢,想要離開自己國家,無論是因為教育體系、未來發展、生活品質,或只是因為氣候等因素,不考慮語言的話,通常會希望移民到歐美國家,但這幾年,保守風氣的日本也逐漸吸引亞洲富豪,在最新移民報告中,日本成為香港之後,吸引高淨值人士的目的地。

X世代最焦慮 研究:一人賺錢養家的時代已過去

美國應該是這幾年發達國家物價上漲最可怕,日前調查詢問美國人,年收入要多少才夠,結果顯示,超過 25% 美國人認為需要至少 15 萬美元才能感到經濟安全。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表示,他們目前感覺經濟不安全,尤其處於三明治 X 世代的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