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結束後不能放縱進食 研究: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文‧Emmastein】
間歇性斷食法已被證明對健康促進有一定好處,但一項新小鼠研究結果若適用於人類,則斷食後重新進食期間若不當攝取食物,這種做法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在減肥領域已行之有年,無論常聽到的 168 斷食或 52 斷食法,都被成千上萬人用來幫助控制體重、改善腸道、享受其他健康益處,比如今年稍早一項研究表明,每週 2 次斷食 24 小時可以增強體內自然殺手細胞的抗癌能力,另一項研究表明相同飲食模式也能預防肝臟發炎。
麻省理工學院一項新研究最近揭開斷食使腸道幹細胞再生的確切機制,但也發現令人不安的潛在併發症。
研究人員表示,使幹細胞再生的原因並非斷食,而是斷食之後的「重新進食」時期。在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小鼠分為三組:一組禁食 24 小時,一組禁食 24 小時後可以在接下來 24 小內進食任何食物,對照組則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斷食與重新進食完全是 2 種不同狀態,斷食狀態下,細胞利用脂質和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一旦進入重新進食狀態獲得營養物質,幹細胞、祖細胞就會打開開關,迅速構建細胞團並重新填充腸道內壁。
研究結果發現,腸道幹細胞最高再生率發生在 24 小時斷食後重新進食之際,細胞增殖速度比那些未斷食的小鼠還快,然而,快速細胞分裂也使細胞面臨更高致癌突變,萬一癌症突變於細胞高增殖期出現,小鼠就更容易引發早期腸道腫瘤。
簡單來說,團隊認為:斷食本質上是健康行為,但斷食後重新進食若接觸到誘變條件,比如烤焦的牛排、炸物,便可能增加癌症病變風險。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 Intermittent Fasting Could Trigger Cancer Risks, Study in Mice Shows
- New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 Fasting's effects on stem cells linked to increased cancer risk
- A New Intermittent Fasting Study Suggests the Diet Can Promote Cell Regeneration — But There’s A Catch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