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不是菜籃族 研究:女性比男性更會投資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黃嬿】

這波股市創造歷史,台灣多了許多超級富豪,但同樣受惠股市上漲的廣大老百姓當中,更多的是婦女同胞,相較在股海裡載浮載沉的男性,這波光是台灣 50 台積電長期持有下來,就讓她們身價翻倍。其實女性本來就比男性更會投資,研究發現,單身女性投資者報酬率高於單身男性投資者,只是女性往往收入較低,使她們更傾向儲蓄而不是投資。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已研究透徹,但有個面向較少人提及,就是女性特質。財經讀物《沃倫·巴菲特像女孩投資:以及為什麼你也該這樣做》提到,女性是比普通男性更好的投資者,直言「男人憑一時興起交易,女人則用腦袋」。

觀察身邊男性投資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頻繁買賣,常常賺小賠大,長期在股海載浮載沉,但女性決定投資哪家公司時會比較理性,且市場波動時期更有可能保持冷靜,不會對投資組合做任何重大變動,長期下來女性投資回報往往優於男性。

女性投報率高於男性

這是有根據的,加州大學研究發現,單身女性投資者報酬率勝過單身男性投資者,差異高達 2.3%,隨著時間過去差距更大。假設單身男性投資 10,000 美元,每年增長率為 5%30 年後有 43,291 美元。女性每年投報率 7.3%30 年後獲 82,793 美元,約是兩倍。

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國際 (Fidelity International) 發現,女性客戶的表現每年高約 0.4% 英國金融服務公司 Hargreaves Lansdown 研究顯示,女性表現每年領先 0.81%。英國華威商學院的研究是 1.8%

富國銀行研究指出,與男性相比,更多女性認為自己是保守或溫和投資者,男性更有可能是積極投資者。女性傾向謹慎對待最新投資,如加密貨幣或風險較高的投機股票。女性也能以更冷靜反應回應市場波動。富達研究顯示,51% 女性會等待市場波動平息,男性比例為 43%

巴菲特投資的女性特質

書中分析男女性格差異,指出男性傲慢、強迫性和過於大膽,女性更勤奮、更可疑和理性,這些都會影響投資決策。此外,女性也可能傾向以家庭為中心的目標投資,更理性、更明智做決策。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偏向女性特質,秉持耐心和良好決策,避開短期熱門股票,購買擁有忠誠客戶、強大品牌和穩定收入的公司,購買並長期持有,但這些公司都被短期投資者忽視。

女性劣勢在收入較低

然而女性的弱勢在整體財務狀況不如男性,女性收入較低,步入家庭後更有可能犧牲收入,因此女性更傾向儲蓄,才造就所謂「女性儲蓄、男性投資」這句老話。但是許多男性將投資視為遊戲或挑戰,慘賠機率更高。

女性早就不是上世代的菜籃族,新世代女性傾向購買穩定、支付股息的藍籌股,歸功於複利魔力,長期回報率更高。這次股市榮景證明,一般人投資應該追求滾雪球效應,避免投資以為可快速致富的熱門股票,學習現代婆媽精神,在股市榮景時穩穩賺到房屋頭期款。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逢低買進陸股? 網曝「投資最慘絕境」:連巴菲特都急賣

不服輸、上進心強!4生肖註定事業成功…巴菲特、郭董上榜

巴菲特最愛牛排館S&W台中店開幕 2年內亞洲再開4間

麥當勞神秘卡片讓你免費吃!巴菲特、比爾蓋茲點餐靠這張⋯全台只有他拿到

相關新聞

你知道NVIDIA 的正確唸法嗎?名字來自羅馬神話這位「女神」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炫風,市值更是一度突破3兆美元衝全球第二大,但你知道 NVIDIA 正確唸法嗎?國際媒體近來研究,其實 NVIDIA 的發音是「en-VID-eeyah」,而不是人們以為的「NUH-vid-eeyah」,且取名是由羅馬神話忌妒女神「invidia」演變而來。

年輕不是本錢 分析:畢業生面臨40年來最糟就業市場

畢業後進入穩定企業上班,幾乎是不需思索的人生路線,但現在這條路可能不太好走。年輕就業市場面臨 40 年來最糟糕的境地,《紐約時報》過去幾個月訪談經濟學家、企業高層和年輕求職者後,發現一個令人不安的結論,即初階工作職缺愈來愈少,至少在一定程度是被 AI 快速進步害的。

助解釋人腦龐大記憶儲存容量 研究:星形膠質細胞可能是關鍵

星形膠質細胞過去被認為是大腦「管家」,主要負責支持神經細胞儲存記憶、處理思想。但新研究表明星形膠質細胞不只是幕後角色,其數量、參與大腦儲存記憶過程的程度可能超乎想像。

從「狼人」到「鼠人」 年輕人拒絕就業將衝擊廣泛

讀書是為了謀得好工作,畢業就進入職場,應該是每個年輕人不需思索的任務。但現在不一樣了,年輕人畢業後不急著找到一份正職,而是過著對自己而言更平衡的生活,專家稱,這可能是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文化轉變。

吃垃圾食物等於吃進塑膠微粒 研究:導致憂鬱症、失智症

雙薪家庭三餐要求快速便利,外食比例增加,攝取超加工食品的機會也更多。現在超加工食品占一個人能量攝取過半,這些食品的微塑膠濃度明顯高於全食品。科學家發現,塑膠微粒可繞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可能就是導致大腦病變的原因,人們攝取愈多垃圾食物,風險隨之增加。

不是年輕人 研究:現在最痛苦的是X世代

現在媒體動輒談論年輕的千禧世代出生多麼不幸,最近又談到Z世代一出社會就面臨永遠負擔不起的生活成本,擔憂他們的未來與心理狀態。其實最痛苦的都不是這兩個世代,一項調查發現,痛苦指數最高的其實是50歲的 X 世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