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後天造成 史丹佛:男女大腦有先天差異

(首圖來源:Unsplash)
(首圖來源:Unsplash)

【文‧黃嬿】

先前科學家都認為,男女認知與行為差異是後天影響而非先天不同。史丹佛科學家首次突破性研究證明,男性和女性大腦運作方式有生物性差異,直指性別是人類大腦組織的強力決定因素,確實對人們思考和行為產生影響。

男性和女性染色體會釋放特定性別荷爾蒙,特別是早期發育、青春期和老化過程。女性和男性表現也有明顯差異,平均而言,女性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往往更好,且有良好長期記憶力,男性似乎有更強視覺和空間意識,以及更好工作記憶。

原本科學家和社會學家都認為,社會應為男性和女性大腦差異負責,從來沒有任何明確科學證據證明男性和女性大腦有差異,但史丹佛大學科學家根據大腦「熱點」區域活動區分性別,證實男女大腦先天不同。

研究團隊使用 AI 模型,透過觀看兩性工作大腦的核磁共振掃描數據找出可解釋的差異,隨著時間累積,模型開始發現人類忽略的細微差異。研究員掃描腦部約 1,500 次後測試模型時,能以超過 90% 的正確率判斷大腦是女性還是男性。

不同區域如大腦預設模式網路,是管理自我的神經中心,掌握內省和檢索個人記憶。還有邊緣系統,支援多種功能例如情緒、行為及長期記憶構,另一個區域是紋狀體,掌管習慣形成和獎勵。研究作者史丹佛大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教授表示,這些關鍵大腦區域的大腦活動模式差異,可能會影響男性和女性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互動及回憶經驗。

由於性別不同大腦功能特徵明顯影響行為,研究小組想知道是否可以創建另一個模型,根據女性和男性不同功能特徵,預測參與者某些認知任務表現。性別認知能力模型一是可有效預測男性認知表現,但不能預測女性認知表現,另一模型可預測女性認知表現,但不能預測男性認知表現。

許多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有明顯的兩性差異,如女性罹患臨床憂鬱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而男性則更容易出現藥物和酒精依賴以及閱讀障礙。研究中發現的大腦區域通常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了解兩性的大腦差異,是深入了解精神和神經疾病中性別特異性脆弱性的關鍵一步。研究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碾壓式」遙遙領先 Sora是如何練成的?

科學首度證實 男女大腦運作方式不同

攝取魚油6大益處!天然魚油可從3食物補充,深海小型魚最佳

性愛能讓你活得更久嗎?研究揭性行為有助延長壽命的4個原因

相關新聞

你知道NVIDIA 的正確唸法嗎?名字來自羅馬神話這位「女神」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炫風,市值更是一度突破3兆美元衝全球第二大,但你知道 NVIDIA 正確唸法嗎?國際媒體近來研究,其實 NVIDIA 的發音是「en-VID-eeyah」,而不是人們以為的「NUH-vid-eeyah」,且取名是由羅馬神話忌妒女神「invidia」演變而來。

全球首款牙齒再生注射藥物 9月人體臨床實驗

全球首款牙齒再生藥物,今年 9 月至明年 8 月將於日本京都大學醫院進行人體臨床實驗,測試能否和之前動物試驗結果一樣成功長出新牙。

生活習慣太糟 研究:千禧世代加速衰老

現代人每天上下班需要漫長的通勤時間,上班時長時間緊盯電腦,下班後又緊盯著手機,幾乎長時間坐著,科學家警告,年輕世代這種久坐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並加速其他老化指標。

法國城堡真便宜?專家:法國人都不敢碰

台北房子20幾坪上千萬,欠債一生為的只是讓自己有個鳥籠一樣的居所,過去大房子也是美國夢標準之一,現在美國人也受房價高漲所苦,很多人想望到法國買一座城堡,價格也很親民,數十萬到兩百萬美元不等,就可以實現王子公主一樣的日子,但房產專家表示,這些古老的城堡是一個錢坑,法國人都急著脫手。

半世紀家庭結構變了 「核心家庭」不再是主流

以前父母與孩子組成的核心家庭是社會的根基,也是最廣泛的家庭結構,但現在不婚或不生是主流,也是全球趨勢。一項數據揭露過去半世紀美國家庭結構變化,1960~2023 年已婚且有子女,所謂核心家庭比例大幅下降,單身無子女的成年人家庭幾乎翻倍。

面對絕望景況 專家:中國人不是放棄就是報復社會

中國最近頻頻發生所謂社會報復事件,已經造成數十人死亡,震驚世界。適逢中國經濟最低迷的時刻,專家認為失去財務安全感的中國人普遍認為是不公平和系統性原因造成,這些單一事件不再是異常值,而是現今中國人普遍絕望的一種表現模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