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棒球/中華隊本屆首轟出爐!林立三分砲打開 單局攻7分逆轉泰國

國道一號北上彰化、台中段入夜後仍壅塞 車禍事故16起

小犬颱風最快今晚升級「中型犬」 這日海陸警齊發機率高

蚊子也有顏色偏好 研究:蚊子偏愛深色討厭淺色

(首圖來源:Flickr/Tom CC BY 2.0)
(首圖來源:Flickr/Tom CC BY 2.0)

【文‧黃嬿】

雖然蚊子會對人類呼吸、汗水和體溫有反應,但也有不喜歡的東西,如某些味道。最近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新研究發現,蚊子透過二氧化碳搜尋到目標後,接下來的行動會避開某些顏色。 

科學家已知人類吸引蚊子的複雜途徑,首先,蚊子遠在 10 公尺外就能感應到呼出的二氧化碳,探測到二氧化碳後,會開始感覺人類氣味,當蚊子非常接近人體時,轉檢測體溫定位。

但中間可用顏色干擾蚊子。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追蹤雌埃及斑紋不同類視覺和二氧化碳提示時的行為,他們將蚊子放入小型測試室,接觸不同東西,如彩色圓點或人手。

觀察蚊子行為時發現,蚊子會先聞到二氧化碳檢測是否有人在附近,接著掃描可能指示食物的某些顏色和視覺模式。當測試室沒有二氧化碳氣味時,蚊子幾乎忽略顏色,但研究員噴灑二氧化碳,蚊子就會飛向紅色、橘色、黑色或藍綠色點,忽略綠色、淺藍色或紫色、白色點。

蚊子不喜歡光和熱,因很容易脫水死亡,故淺色可能讓牠們直覺代表危險,就會遠離反射熱量的淺色,淺藍色會反射更多熱量和光線,白色也可趨避蚊子,即使測試室噴灑二氧化碳,蚊子也會避開白色物體,轉而選擇更喜歡的顏色。紫色也被蚊子忽略,科學家推測,由於蚊子偏愛長波長,而紫色是所有顏色波長最短的。 

蚊子也不喜歡綠色,一研究員將雙手直接放在測試室外,蚊子被吸引過去,然而同研究員戴著綠色手套手伸出去時,蚊子卻不理會,直接從旁飛過。即使噴灑二氧化碳吸引牠們,蚊子仍不理會,看來蚊子真的不喜歡綠色。 

通常深色會吸引蚊子,例如深藍色和黑色,因為較深色調會吸收和保留熱量讓蚊子更容易偵測到人體,且穿著這種顏色更容易讓人出汗,乳酸是人體汗液的重要成分,也是蚊子追蹤人類的途徑之一。蚊子也喜歡紅色,因更容易檢測到紅色波長,會引誘牠們,橘色也是同樣道理。 

蚊子偵測人是多種因素結合,從汗液和二氧化碳氣味等化學線索,以及熱量到視覺線索。基本上只靠改變穿著無法避開蚊子,但如果不得已要進入蚊子很多的地區,專家建議可選擇淺色衣服,盡量減少蚊子駐足的機會。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他曝自家蚊子多到變壁紙花紋!屍體積出「一坨灰塵」網傻眼:壁虎都能餵成巨蜥

尼加拉瓜湖現「蚊子龍捲風」畫面驚人 專家解釋原因

倒扣在地底下的「巨碗」!把二氧化碳塞回地下 陸首個海上碳封存工程啟用

不是蚊子叮! 確診女皮蛇上身 長錯地方恐大小便失禁

相關新聞

就算沒有大腦 水母也具有從過往經驗學習的能力

「學習」這個行為是否需要大腦存在?科學家最近發現即使是沒有中樞大腦的水母,也能像人類、老鼠、蒼蠅一樣從過去經歷學習,挑戰先前認為高級學習能力需要大腦的觀點。

不是每種體力活都好 研究:高勞動工作患失智風險大增

最近研究警告,60 歲以上成年人如果長時間久坐,如坐著看電視或開車,患失智症風險可能增加,避免失智症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運動,運動甚至有機會清除大腦積累的斑塊。但不是每種體力或動都有益大腦健康,《刺胳針》刊登研究發現,若年輕時從事體力要求較高的工作,反而會增加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職場壓力大又不受重視 研究:男人患心臟病風險增兩倍

成就定義男人的自尊,甚至決定健康度。最近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循環:心血管品質和結果》研究發現,當工作感覺自己不受重視、壓力山大的男性員工得心臟病的可能性是其他人兩倍,研究人員認為職場負面感受對健康的影響與肥胖和吸菸相當。

人體的自然平衡奧妙:細胞大小與數量有數學法則

人體由各式各樣體型不一的細胞構成,功能從攜帶氧氣到控制思想皆有,而一項新研究還發現人體細胞有趣的總和規律:若將細胞按大小分類,那麼各類別細胞總質量其實大致相同,似乎身體有自然平衡,會自動產生較少大細胞與較多的小細胞。

人類短視天性 科學家稱:本世紀末就會遇到人口修正

世界人口呈指數級增加,200 年前地球約只有十億人,僅一世紀後增加六億,現在有 80 億人。科學家表示,人口增加速度對生態圈不可持續,即使人類現在開始重視氣候變化,也轉型新能源,仍悲觀指出人類是不會反省的物種,本世紀末前可能會出現人口大幅修正,富裕國家也無法倖免。

科學上來講 裝著溺斃果蠅的葡萄酒還能喝嗎?

你倒了杯最喜歡的酒,準備喝一口,忽然發現一隻果蠅掉在裡面明顯溺死了,鑑於我們知曉這些蟲子喜吃腐爛食物和糞便,這杯酒還能安全下肚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