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充斥美食照片 研究:照片看太多次反會抑制食慾

【文‧黃嬿】
滑社群媒體、新聞及隨時隨地出現的橫幅廣告,網路食物照無所不在,若剛好用餐或宵夜時間出現,看食物照片更令人垂涎三尺。但丹麥研究發現,同張食物照看幾十次的話,食慾反而下降。
網路充斥食物照片,美國研究小組試圖找出社群媒體平均看到多少食品廣告,發現年輕人 12 小時內平均會看到 6.1 篇食物相關貼文,多數貼文都是食物圖,超過三分之一是甜食。
許多食物圖片都是為了銷售特定食物出現,如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圖片會讓我們想吃麥當勞。換句話說,圖片喚醒我們的飢餓感,但丹麥奧胡斯大學的新研究發現,若圖片重複出現太多次,會產生相反效果。
刊登於《Appetite》的丹麥奧胡斯大學食品科學家千名參與者的線上實驗,某些參與者看同一張食物圖 30 次,其他人只看 3 次,發現看 30 次圖片的人選擇比看 3 次圖片的人更少食物,代表參與者沒吃任何東西就覺得飽了。
認知作用滿足大腦慾望
研究員指出,「認知感官」會明顯影響食慾,且影響力比預期更大。研究人員使用「扎根認知理論」或稱「體現認知」解釋,如想像用牙齒咬多汁蘋果,大腦相同區域就會受刺激,好像真的咬一口蘋果。透過想像,大腦得到的生理反應與實際情況相同,就是為什麼不吃任何東西就能滿足的原因。
且不同類食物照,對飽腹感影響不同,就是為什麼吃完主菜感覺飽了,但仍有空間吃甜點,因甜食是不同的食物。研究人員認為,確實可採取某些方法騙過大腦,當成減肥策略。
另外刊登於《公共政策與行銷》期刊研究也有類似發現,看垃圾食物廣告,會使節食者少吃東西,就是看某人吃東西也能欺騙大腦,讓人相信吃過同樣食物,最後就能吃少一點。作者也稱,只透過想像自己在行動或體驗情緒,就會啟動與實際行動或體驗相關的神經網路。
食品廣告氾濫仍是超重因素
科學家認為,食品製造商每年投巨資刺激人們的飢餓感,但研究卻發現,節食者看別人吃垃圾食物後自己就不想吃了,或同樣照片看太多次食慾反而下降,可能會讓商人大吃一驚。
但多數情況食品照真會促進食慾。全球人口超重仍是愈來愈嚴重的問題,尤其兒童,德國高達六分之一兒童超重,最近德國食品部長表示不希望早上 6 點到晚上 11 點電視、廣播和網路出現針對兒童的不健康食品廣告,學校、幼稚園和遊樂場附近也禁止刊登顏色鮮豔的甜食、高脂肪或鹹食廣告招牌。
智利 2016 年制定世界最嚴格的兒童糖果廣告規則,除了禁止廣告,不健康食品還必須貼上警告標籤,智利研究員追蹤認為,嚴格禁令確實會改變人們的選擇。
- Viewing Food Images Multiple Times Curbs Appetite
- Looking at food pictures can help you eat less: Study
- Germany steps up fight against child obesity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