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民進黨性騷風波未平 李正皓晚間宣布退選新北永和立委

更難處理雙重任務 哈佛研究:人類大腦55歲就開始衰老

(首圖來源:Flickr/Mussi Katz CC BY 2.0)
(首圖來源:Flickr/Mussi Katz CC BY 2.0)

【文‧黃嬿】

人類大腦比預期更早開始老化。《刺胳針 健康長壽》最近研究發現,人類 55 歲時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就開始下降,是大腦衰老的分水嶺,比傳統 65 歲高齡閾值早整整十年。

哈佛醫學院科學家研究西班牙近千名成年人,640 人完成步態和認知評估。每個參與者都能沒有幫助下行走,年齡 40~64 歲成年人正常安靜條件下行走時相對穩定,但要求走路時邊心算,55 歲就開始出現細微卻重要的步態改變,一些參與者開始無法邊走路邊計算。

主要原因是大腦變化,不是身體變化。科學家表示,與安靜行走相比,執行任務同時行走會增加運動控制系統壓力,因這兩項任務必須競爭大腦資源,處理壓力。因此要邊走路邊計算,取決於許多認知資源,需要健康大腦支持,但大腦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遞減,因大腦神經元連接會減少,速度也會變慢,影響資訊處理效率,尤其涉及注意力和處理資訊的區域。

不只說話,大腦衰老症狀還包括走路時閱讀號誌和做決定。科學家表示,雙重任務檢測是許多老年大腦疾病的重要指標,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癡呆症。原本科學家認為 65 歲以後功能才開始下降,沒料到會 55 歲就發生,呼籲應中年開始定期監測,防止老年常跌倒受傷。

但並非所有 55 歲後長者大腦功能都會走下坡。研究指出,雙任務步行表現不一定隨年齡增長下降,有些人似乎能抵抗衰老影響。科學家下一步是找到維持大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其他可變因素。

而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發現大腦健康衰老的關鍵。肥胖和久坐不動,與腦容量萎縮、認知能力快速下降有關。研究人員招募 1,165 名年齡 40~94 歲的亞馬遜原住民,發現與美國和歐洲工業化人口相比,原住民腦萎縮較少,心血管健康度更佳。

研究指出,歷史上人類出於尋找食物需要花大量時間運動,但現代人食物豐富且幾乎不需身體活動就能取得,導致食物過多但運動過少。就大腦健康和疾病風險而言,最佳甜蜜點是食物和營養既不少也不多,日常運動和食物充足維持平衡,可能是大腦健康老化的關鍵。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噪音也可以很療癒?什麼是白噪音?

研究:吃越多垃圾食物 大腦就越討厭健康食物

不能邊走路邊講話?哈佛專家曝:失智症前兆

走路無法同時做這件事?研究稱可能是大腦加速衰老的早期指標

相關新聞

為何節食後胖更快?研究:大腦放大飢餓訊號

許多節食減肥過的人都熟悉,正常吃飯後很快復胖,因長時間少吃會讓人吃得更多。科學家以老鼠實驗發現,關鍵在大腦交流方式變化,節食會調節飢餓感的神經細胞改變,進食時這些細胞會接收更強訊號,導致實驗老鼠節食後吃更多,體重增加更快。

疫情封鎖不只忘了時間 記憶力喪失宛如坐牢

一個人對時間的認知,仰賴事件、情緒等各種線索,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人時間認知發生扭曲,對時間快慢感不再準確。最近研究發現,疫情封鎖政策對記憶力的影響如坐牢。

蚊子也有顏色偏好 研究:蚊子偏愛深色討厭淺色

雖然蚊子會對人類呼吸、汗水和體溫有反應,但也有不喜歡的東西,如某些味道。最近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新研究發現,蚊子透過二氧化碳搜尋到目標後,接下來的行動會避開某些顏色。

光污染日益加劇 20年內可能看不到夜空主要星座

以前我們抬頭還能仰望漆黑的夜空,如今天空已變成深灰色,只有幾顆星星在這塊背景下閃爍,科學家表示,隨著發光二極體(LED)、其他形式照明的無限制使用,這些人造光芒正以驚人亮度覆寫夜空。

網路充斥美食照片 研究:照片看太多次反會抑制食慾

滑社群媒體、新聞及隨時隨地出現的橫幅廣告,網路食物照無所不在,若剛好用餐或宵夜時間出現,看食物照片更令人垂涎三尺。但丹麥研究發現,同張食物照看幾十次的話,食慾反而下降。

木材在外太空不會變形!日本木製衛星材料通過10個月太空測試

為了減少太空垃圾,日本京都大學與住友林業 2020 年提出開發 LignoSat 木製衛星,並在去年將各種實驗木塊送上國際太空站進行長達 10 個月測試,結果表明所有木材都沒有明顯變形、剝落或損傷,有機會在未來成為最瘋狂的衛星外殼材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