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度火車事故死者人數增至120人 850多人受傷

遭爆曾護航性騷案、阻止報警 吳思瑤:協助受害者我做得不夠

為何有經濟壓力也要買名牌?分析非理性購買三大因素

(首圖來源:Flickr/35mmMan CC BY 2.0)
(首圖來源:Flickr/35mmMan CC BY 2.0)

【文‧黃嬿】

現代社會購買奢侈品似乎是較容易的事,但穿戴名牌不一定代表有錢或很會理財,多數人兩項條件都沒有,只是背負經濟壓力買奢侈品。這種一面買一面喊窮的行為愈來愈常見,專家分析,非理性購買有三大因素。

現代人花錢不一定是買必需品,更常買非必需品,如明明可以花只幾千元買高品質又耐用的包包,但愈來愈多人花上萬元買品質差不多的名牌包。手機也一樣,即使知道蘋果產品不再獨特優越,消費者仍會等著新 iPhoneiPad Mac 上市

專家分析堅持買名牌的原因是品牌印象讓消費者相信一分錢一分貨,導致非奢侈品因沒有名牌加持就比較不好,並沒有理性分析商品特性和功能的過程。經神話洗腦,名牌產品根本不需比較,肯定比同類產品更好,就是陷入品牌迷思。至於個人因素愛買奢侈品可能是低自尊,買經濟能力不配的奢侈品,可大幅提高自尊或增加歸屬感。第三個因素是成就感,消費者想買買不起的東西來獎勵自己辛勤工作。

但仿冒品無法滿足上述三項基本需求。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參與實驗孩童不接受複製玩具,可見追求真實性在童年早期就形成。消費者行為專家表示,雖然人們出於各種原因購買奢侈品,但幾乎所有原因都與強烈情感有關,唯有真正名牌才能傳達同樣記憶或感覺。

奢侈品的補償性消費

但買了名牌後才是破財的開始。研究發現消費者很容易接受漂亮的東西,即使不適合自己,也會逼自己接受然後花更多錢補償性消費。波士頓學院和休士頓大學專家發表於《行銷研究》期刊研究,擁有不適合自己的奢侈品後,人們往往不會再買這類產品,但會買更多更便宜的產品補強,且付的錢往往超過購買成本,造成消費惡性循環。

研究找來 125 名參與者,三年多內追蹤鞋子、首飾和家具等消費習慣,參與者可獲得名牌高價產品當酬勞,但都不太符合受試者的審美品味。實驗設計讓受試者選擇退貨或留下,結果多數受試者選擇保留奢侈品而不是退貨,還承認購買大量更便宜的商品補充奢侈品的不足。

譬如人們會為了紫色毛衣買更多配件、鞋子、包包,為了與個人喜好風格不搭的邊桌去買畫、貼新壁紙裝飾,或加一盞新燈照明,可見一件奢侈品會產生消費者購買時完全無法預料的財務性影響。這項研究使消費行為專家發現,要刺激購買慾望,說服人們購買漂亮但不適合的商品就行。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精準醫療成趨勢 口腔顎面外科學會年會邀9國專家交流

綠樹蛙肛門「長出詭異白尾」!他神救援拉出長長一條 照片曝光專家也傻眼

新板回來了!指標豪宅結束連9慘賠 專家曝後勢

AUKUS惹議!澳洲國安專家質疑 一次買五艘核動力潛艦的必要性

相關新聞

為何節食後胖更快?研究:大腦放大飢餓訊號

許多節食減肥過的人都熟悉,正常吃飯後很快復胖,因長時間少吃會讓人吃得更多。科學家以老鼠實驗發現,關鍵在大腦交流方式變化,節食會調節飢餓感的神經細胞改變,進食時這些細胞會接收更強訊號,導致實驗老鼠節食後吃更多,體重增加更快。

光污染日益加劇 20年內可能看不到夜空主要星座

以前我們抬頭還能仰望漆黑的夜空,如今天空已變成深灰色,只有幾顆星星在這塊背景下閃爍,科學家表示,隨著發光二極體(LED)、其他形式照明的無限制使用,這些人造光芒正以驚人亮度覆寫夜空。

網路充斥美食照片 研究:照片看太多次反會抑制食慾

滑社群媒體、新聞及隨時隨地出現的橫幅廣告,網路食物照無所不在,若剛好用餐或宵夜時間出現,看食物照片更令人垂涎三尺。但丹麥研究發現,同張食物照看幾十次的話,食慾反而下降。

木材在外太空不會變形!日本木製衛星材料通過10個月太空測試

為了減少太空垃圾,日本京都大學與住友林業 2020 年提出開發 LignoSat 木製衛星,並在去年將各種實驗木塊送上國際太空站進行長達 10 個月測試,結果表明所有木材都沒有明顯變形、剝落或損傷,有機會在未來成為最瘋狂的衛星外殼材料。

自然治癒又一佐證 研究:鳥鳴聲可釋放心理壓力

愈來愈多實證證據顯示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在綠色戶外空間一小時,就可以降低血壓和皮質醇水平,對憂鬱症患者也有幫助。最近科學家進一步檢視大自然中的常見元素,發現常常接觸鳥類,聆聽鳥鳴聲,就可以舒緩壓力,並改善注意力疲乏症狀。

睡不著看一下幾點了 研究:看時鐘壓力大讓人更難睡

許多人都有過明明很累卻很難睡著,或半夜常醒來就難再入睡的經驗,嚴重者就得求助藥物。現在科學家發現問題癥結,可能是睡不著或半夜醒來後看時鐘。研究發現,心裡盤算還有多久就要起床、還剩多少時間睡覺,壓力會導致更嚴重失眠,讓人更依賴安眠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