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劉真逝世3年…辛龍曝自己學著當媽媽 喊話愛妻「有空回家」

空腹喝咖啡傷胃?專家:其實是刺激食道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黃嬿】

早上第一杯咖啡是唯一能幫忙擊退睡意、打起精神迎接一天繁忙行程的利器,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妥協的事,但愈來愈多文章和網路分享稱空腹喝咖啡會傷害腸道,甚至干擾荷爾蒙。《紐約時報》特別訪問專家,澄清空腹喝咖啡傷身的各種說法,強調胃有保護機制,幾乎可以承受各種刺激物,包括咖啡。

某支 TikTok 點擊量超過 1 千萬的影片作者描述,空腹喝咖啡導致皮質醇模式失調,但專家表示,對大多數人來說咖啡不會導致荷爾蒙失調。有些網友還稱經期疼痛、痤瘡、腹脹和其他不良副作用都是因空腹喝咖啡,但專家也指這些說法都沒有科學證實。

最常聽到的說法是咖啡可能會刺激胃酸產生,導致胃部不適,建議避免空腹喝咖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和膜生物學教授 Kim Barrett 實驗室專門研究不同藥物和其他化學物質如何傷害胃和小腸,他解釋,胃會分泌一層厚厚黏液層,在胃壁和任何食物之間形成強大屏障,還可保護胃免受分解食物的天然酸性環境影響。

他說,除非攝取非常刺激的物質,如酒精、香菸煙霧和非類固醇抗炎藥等刺激物,才會改變胃的自然防禦機制並損傷內壁,這類刺激物會使胃更容易酸化和潰瘍,但多項大型研究發現咖啡不至於如此。

咖啡好處多於壞處

2013 年研究 8 千多名在日本生活的人發現,甚至每天喝三杯咖啡以上與胃或腸潰瘍都沒有明顯關聯,他認為即使濃縮咖啡也不太可能傷胃。

如果說咖啡會引發腸胃道不適反應,主要是咖啡引起胃酸刺激食道。雖然略低 pH 值對胃壁沒有影響,但可能影響食道壁,因食道壁更容易受酸性物質影響,此外,一些研究發現,咖啡可放鬆並打開連接食道和胃的括約肌,可能會使胃酸更容易向上進入食道,引發胃灼熱症狀。

Barrett 最實際的建議,是身為胃腸病學家,通常會要求患者注意自己的症狀,如果喝咖啡後持續感覺胸口灼痛或口中有酸味,可減少咖啡量或考慮服用抗酸劑。另外空腹第一杯咖啡加一點牛奶或奶油,或搭配一小口食物也有助產生中和胃酸的緩衝液,結論就是,咖啡好處多於壞處,絕對沒有眾多網路資訊說的嚴重。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中國多省疫情緩和 專家:春運新感染高峰機率低

專家:轉型人力資本 「人口紅利」不消失

「星巴克7大優惠」全攻略:買一送一、全品項第2杯半價統統有,外送買一送一喝到2月

阿里山鄉推樂野部落咖啡莊園旅遊 產業連結觀光

相關新聞

天賦異稟不稀奇 專家:真正罕見人才是協作者

未來 AI 可能取代許多人類工作,因此企業愈來愈重視機器做不到的技能。哈佛商學院和法學院教授發現,過去談到人才時常忽略的條件是合作能力,其實懂得如何跨團隊協作的人非常罕見,將來這種人才有最大的競爭優勢。

情緒影響生理 研究:情緒壓力降低胃部PH值

情緒與腸胃道不適症狀有關,但科學家尚未深入測量消化系統內部環境如何隨情緒變化。羅馬第一大學研究人員的有趣研究,發現情緒與腸胃不適症狀確實有關,實驗者光短暫看到恐怖或噁心畫面,胃就會增加胃酸分泌,呼吸頻率也會加速,導致人們產生不適的本能反應,科學家認為這感覺是進化防禦,為人類恐懼反應的一部分,逼迫人類在威脅狀態下採取行動。

為何有經濟壓力也要買名牌?分析非理性購買三大因素

現代社會購買奢侈品似乎是較容易的事,但穿戴名牌不一定代表有錢或很會理財,多數人兩項條件都沒有,只是背負經濟壓力買奢侈品。這種一面買一面喊窮的行為愈來愈常見,專家分析,非理性購買有三大因素。

實在沒動力運動?研究:可能是腸道細菌作祟

規律運動對許多人很容易,但更多人無論如何就是動不起來。最近老鼠實驗發現,缺乏運動動機與基因遺傳關係不大,更與代謝能力無關,而是腸道細菌影響,缺乏特定腸道細菌不但會減少運動快感,也會降低運動耐力,人們下次運動的意願也愈來愈低。

大氣有毒 研究:全球只有 0.001% 人口呼吸乾淨空氣

空氣污染是無聲殺手,隨著人類排放未減,氣候異常的高溫加劇野火規模與頻率,人們呼吸的每口空氣都有毒。全球每日空氣污染新研究發現,按照 WHO 標準,世界只有 0.001% 人口是呼吸乾淨空氣,地球幾乎沒有任何地方不受污染。

想赴美求學先看 念教育恐終生低薪

大學主修專業將會影響終生收入,美國紐約聯儲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最近公布調查顯示,美國主修神學學位的人收入最低,畢業後五年收入只比拿時薪的打工族多一點,但工作十年後,收入最低的是主修教育的畢業生,工作十年後賺的錢只比五年前多 3 千美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