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希臘火車對撞慘案報告:責任賴給基層的系統腐敗

林飛帆道歉:有收到性騷報告 忽略當事人不申訴背後原因

處理性騷案反問被害人「為何不跳車」 勞動部:最重可開罰50萬

健身房染疫高風險 德國研究:運動時吐出氣溶膠多百倍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黃嬿】

疫情嚴峻期間避免上健身房,現在有科學依據。德國研究發現,人們呼吸時空氣傳播的微小飛沫氣溶膠確定為新冠病毒 (COVID-19) 傳播的主要來源,當人們劇烈運動時因呼吸更快更深,吐出的氣溶膠量是正常呼吸上百倍,會增加其他人感染 COVID-19 的風險。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TUM) 運動生物學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們在高強度運動期間每分鐘排放的氣溶膠數量是休息時 132 倍。實驗設計讓 16 名參與者在固定自行車運動,為了消除污染源,每個參與者運動時都戴上矽膠材質面罩,然後吐氣到一個塑膠袋。

研究發現,休息時人們平均每分鐘吐出 580 個氣溶膠,但當逐漸增加運動強度直到受試者筋疲力盡時,人們平均每分鐘吐出 76,200 個氣溶膠。研究還發現,更多耐力訓練經驗且更健康的人排放的氣溶膠比沒有接受過耐力訓練的人多 85%。其他科學家推測可能是受過耐力訓練的人,身體對流通大量空氣更有效率。

但感染風險仍需要視每人空間量不同,如天花板很高的環境較安全。現在政府規定沒打滿三劑的人可上健身房,但運動時必須戴口罩,德國研究人員表示,劇烈運動時戴口罩作用不大,又不可能指望運動時戴 N95,如果不想感染新冠病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健身房。

定期運動可預防重症與長新冠

但運動仍然很重要,研究發現定期運動可減少炎症、動員白細胞抵抗感染、增強身體辨識導致疾病的有害病原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減輕心理壓力增強免疫系統。一項研究發現,每週運動超過 150 分鐘的人感染後報告四種以上持續症狀的可能性降低 47%

另外一項 2 月初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 (BJSM) 的研究,針對南非 65,000 名感染者,分析前兩年身體活動歷史比較發現,任何形式的定期體育活動,即使每週少於 2.5 小時,都可預防感染 COVID-19 後出現嚴重症狀。報告指出,與活動量低的人相比,高參與體育活動與入院風險降低 34%、入住 ICU 風險降低 41%、需要呼吸器風險降低 45%,死亡降低 42%

即使只從事中等活動的患者,與低活動組相比,入院風險也降低 13%,入住 ICU 的風險降低 20%,需要呼吸器風險降低 27%,死亡風險降低 21%。年齡較大、男性和診斷為高血壓或 2 型糖尿病的人,更有可能出現嚴重症狀,但這些人如果每週運動超過 150 分鐘,降低風險的效果比健康者更明顯。報告建議,疫情期間,除了鼓勵接種疫苗,也應該鼓勵在安全的室內外環境增加體能活動,尤其最弱勢群體,避免因防疫反造成免疫力下降風險。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相關新聞

為何節食後胖更快?研究:大腦放大飢餓訊號

許多節食減肥過的人都熟悉,正常吃飯後很快復胖,因長時間少吃會讓人吃得更多。科學家以老鼠實驗發現,關鍵在大腦交流方式變化,節食會調節飢餓感的神經細胞改變,進食時這些細胞會接收更強訊號,導致實驗老鼠節食後吃更多,體重增加更快。

你知道嗎?蘋果1秒賺的比你一週都多

大家都知道大企業一定很賺錢,但對大企業多賺錢可能沒有概念。據會計軟體金融技術公司 Tipalti 報告顯示,蘋果 1 秒賺的錢比許多從事全職工作的美國人週薪還多約 515 美元(約台幣 15,292 元)。

健身房染疫高風險 德國研究:運動時吐出氣溶膠多百倍

疫情嚴峻期間避免上健身房,現在有科學依據。德國研究發現,人們呼吸時空氣傳播的微小飛沫氣溶膠確定為新冠病毒 (COVID-19) 傳播的主要來源,當人們劇烈運動時因呼吸更快更深,吐出的氣溶膠量是正常呼吸上百倍,會增加其他人感染 COVID-19 的風險。

幾乎不會衰老 研究:烏龜長壽祕密在硬殼

世界最長壽的動物是什麼,一般人應該會想到烏龜,確實世界現存最古老的陸地動物就是一隻生活在大西洋英國海外領土聖赫勒拿島的塞席爾象龜,已 190 歲。烏龜壽命長機制是什麼,114 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報告至今關於衰老和長壽的最全面研究,發現烏龜長壽的關鍵是牠的殼。

臭氧層破洞新威脅:太空旅行、發射活動增加

全球火箭發射次數近年大幅度提升,隨著多家私人公司成功推出太空旅行,太空探索又將新紀元。但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一項新研究,太空飛行活動增加將破壞我們正細心呵護的地球臭氧層。

老年人抗病毒感染結果有差 壓力是免疫衰弱的根源

免疫老化不僅與癌症有關,還與心血管疾病、肺炎風險增加、疫苗效力降低和器官系統老化有關,變老免疫力自然會降低,但老年人免疫力差距很大,究竟是什麼因素作祟,美國南加州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日常壓力是罪魁禍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