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 Economy一人經濟:「一個人」生活正流行?

【文・英語島編輯室】
你是害怕孤獨的人嗎?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是「一個人」呢?從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許多人的生活型態面臨轉變,獨自生活的情況也大幅發生了,可能是因出入境必須在防疫旅館獨自隔離,或是WFH只能在家面對電腦工作,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許許多多原因造成的「一個人」,在近年衍生出龐大的商機,一人經濟將是未來新藍海的指標嗎?
一人經濟=個人戶的家庭型態與經濟消費活動
隨著現代人經濟情況及價值觀轉變,傳統家庭觀念和集體生活習慣也隨之變化,經濟學家麥卡錫(F.T. McCarthy)於2001年在《經濟學人》首次提出「單身女性經濟」概念,因為有優渥收入的單身女性,通常消費力較高,但在日本作家岩下久美子的作品中,「一人經濟」不只是單身族群,已婚者也該確立自己的個體獨立性,無論是單身男女還是類單身族群皆被包括在內。
「一個人」生活正流行?
根據加拿大移民顧問公司Immigroup的資料,全球獨居戶數排名前十的國家如下:
#10: Brazil
#9: Kenya
#8: South Africa
#7: Russia
#6: Canada
#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4: Italy
#3: Japan
#2: The United Kingdom
#1: Sweden
從排名中可觀察出,獨居數高的多是已發展國,在《獨居時代:一個人住,因為我可以》一書中便提到,在社會福利發展較佳的北歐四國瑞典、挪威、芬蘭、丹麥,有40%至45%的家庭為獨居,美國也約有七分之一的人獨自生活,多集中於都市。
英國BBC報導指出,根據英國倫敦市調機構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於2019釋出的資料,在2000年至2030年間,全球的一人家庭數將會增長128%。
鄰近的日韓早已吹起獨居風
南韓:在2016年時,已有超過500萬個一人住戶,並衍生「honjok」一詞,用來形容嚮往獨處和獨立的單身族
日本:近年流行「ohitorisama」的生活模式,自己吃飯、自己唱歌、自己喝酒,不再在意其他人的想法,約有30%的家庭為獨居家庭。
在台灣,每三戶人家就有一戶獨居迷你家庭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顯示,2007年全台751萬家戶中,1人戶比例為26.9%,此後獨居戶比例持續增加,2018年時,全台873萬戶中,1人戶比例已來到32.9%。
一個人住的原因
房價太高,只能擁有自己的小窩
不婚、不生或離婚的單身貴族
追求自由及隱私,不需與他人協調
許多長者喜歡獨居,勝過與子女同住
享受獨立的自在感
一個人不等於孤獨
在過往的觀念中,社會風氣十分看中「家庭」&「群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學校裡,如果有人一個人吃飯、玩耍,可能就會被其他人視為異類,但這種情況在近年逐漸反轉,我們在編輯部做了迷你問卷調查,問題為「你什麼時候會一個人?」,以下抽出幾個回答。
美術設計J:「通常是大家都沒有空的時候,我才會一個人。」
企劃編輯J:「我想做什麼就會去做,不會在乎是不是一個人,唱歌也可以自己去。」
企劃編輯E:「很常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因為懶得喬時間、揪朋友。」
現代人有各種原因變成「一個人」,但這樣的情況不再是奇怪或格格不入,反而使人心情自在,甚至是經濟獨立的象徵,在這樣的風氣之下,「一個人」可以做的事越來越多,進而造就新的經濟型態。
參考資料:內政部戶政司、《獨居時代:一個人住,因為我可以》、智經研究中心、風傳媒
收錄於英語本文島English Island 2021年3月號
訂閱雜誌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