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留學生簽證政策又轉彎 留學生忐忑專家給3點建議

美國國務院於6日晚間指示各地領事館,恢復哈佛大學相關學生與交流訪客簽證申請程序。法新社
美國國務院於6日晚間指示各地領事館,恢復哈佛大學相關學生與交流訪客簽證申請程序。法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才剛宣布暫停處理哈佛大學國際生的簽證申請,華盛頓郵報7日又報導,美國國務院6日晚間推翻指令,恢復處理哈佛學生簽證申請。美方政策反覆,恐讓留學生忐忑不安,專家對此提出3點建議,學生除了需對簽證備審資料內容具有敏感度,也可採取多元申請策略,同時做好心理建設。大學端也提醒,留美問題可能餘波盪漾,就算順利赴美,未來仍可能面對經費、計畫等風險。

面對川普政府反覆不定的留學政策,教育部前國際司參事邱玉蟾提出3點分析。首先,她強調「簽證」是國家主權的展示,即使學生拿到入學許可,美國政府還是有權限基於國家安全等理由,再次審酌簽證的發放。

而學生能做的,就是對簽證備審資料內容具有敏感度,完備相關資料,確保沒有相互矛盾之處;而在研究計畫方面,要強調研究主題的學術性質,且與軍事無關,尤其是STEM、AI、航空、量子計算領域,或者社會科學牽涉國家意識形態的研究,都要特別注意撰寫內容。

再來,邱玉蟾表示,學生應採取多元申請策略,7月底之前都還可以準備。舉例來說,英國的牛津、劍橋都是採取滾動錄取申請制,10月底前皆可申請;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申請截止時間都比哈佛晚一些;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相關政策都比較寬鬆;另外還有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等等,都可以考慮申請,作為備案。

第三,邱玉蟾也提醒學生要先做好心理建設,更不要放棄。留學不可能一切都順利,往往會碰到一些狀況,她苦笑說,現在這個狀況確實大了點,但未來將會成為人生經歷,到求職階段也可以向公司展現自己在困境下的應對。

邱玉蟾分享,過往台灣曾遇過數次邦交國突然斷交,國內來自邦交國的外籍生頓失獎學金,此時都會有學校出面承擔學生學費,甚至主動募款幫助學生度過困境。在本次美國留學政策爭議中,也可見學校、媒體、校友都願意發聲,沒有人希望面對這樣的劇變,但往往有不少人願意在這樣的時刻站出來幫忙。

中正大學副校長詹盛如指出,留美問題可能還會餘波盪漾一段時間,即便學校現在可以正常招生,仍可能影響未來的福利、各項機會,尤其是像哈佛、哥倫比亞等立場較偏向自由派的學府。他指出,有學生因此直接放棄去美國,或者轉而決定前往其他比較不會「被針對」的學校。

詹盛如指出,現在有些赴美就學的台灣學生,可能已經受到經費縮緊、反DEI政策影響,他提醒,學生未來可能面對的風險包含學校對留學生的經費是否足夠、支不支持相關計畫,甚至若研究主題與川普政策、立場不一致,恐也受到影響。對於現在在美國唸博士的台灣留學生,他表示,唯一的選擇就是盡快畢業。

美國 簽證 哈佛大學

延伸閱讀

加州移民掃蕩行動爆發民眾抗議 川普下令部署國民兵

哈佛與中國關係成川普箭靶!美媒曝共和黨人掌握「把柄」

「世界驕傲節」遊行華府登場 抗議川普削弱LGBTQ權利

川普派兵鎮壓洛杉磯抗議!2000國民兵將進駐 非法移民掃蕩衝突升溫

相關新聞

教育部AI聯盟跟不上初選 學校批:搞一年了還搞不好

教育部大專校院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上路將屆滿一年,本學期更擴張至55校,本報掌握,聯盟下學期將推出10門課。但...

董事會遭控圖謀校產 教育部證實蘭陽技術學院將解散清算

蘭陽技術學院自111學年度起停辦,高教工會日前指控,曾涉行賄、貪汙的校董,竟向教育部申請改辦為社會福利基金會。對此,教育...

招45次還招嘸人!北市代理教師荒 甄選擬納年資加分

代理教師脫北潮嚴重,有學校招45次還招不到,議員籲讓加分優勢減少脫北,提升教育人才穩定性。教育局允諾,明年聯合教甄績分,...

教授荒來了 教部規畫百億攬才

根據教育部估計,如果都沒有新聘老師,大學電機電子領域在未來五年約有百分之廿四的教師要退休、未來十年則有百分之四十三教師要...

高教深耕補助 中山大學暴增1.5億

根據教育部最新高教深耕計畫核定結果,今年仍以台大獲得廿五點二億元深耕計畫補助最高,且再獲得一億元加碼,總計廿六點二億元;...

百億補助大學簽約、留任教師 學校籲也應提升研究環境

教育部規劃爭取200億特別預算挹注高教,其中100億將針對初聘教授提供簽約金予留任獎金,協助國家重點領域延攬人才。大學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