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市長夢碎!林岱樺涉案遭起訴身型明顯消瘦 競選團隊幾乎崩解

來澎湖玩遭名店挑釁?南韓女團成員直呼「我想回家」 縣長說話了

破零!罷綠委李坤城「突襲送件」 領銜人:二階連署份數一定夠

教師壓力大…北市教師3年諮商數暴增 議員憂:「脫北潮」缺口擴大

近3年台北市無論是教師心理輔導資源的使用、諮詢人次,或教師遭投訴案件數爆增數倍,議員呼籲,教育局提出更友善解決方法,否恐導至本已缺老師北市缺口持續擴大。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近3年台北市無論是教師心理輔導資源的使用、諮詢人次,或教師遭投訴案件數爆增數倍,議員呼籲,教育局提出更友善解決方法,否恐導至本已缺老師北市缺口持續擴大。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北市教師壓力大,根據統計,近3年台北市無論是教師心理輔導資源的使用、諮詢人次,或教師遭投訴案件數爆增數倍,議員指出,上月才發生某國小教師跳樓身亡憾事,呼籲教育局提出更友善解決方法,否恐導致本已缺老師北市缺口持續擴大。教育局也表示,除既有支持系統持續運行外,針對數據狀況也將於一個月內提出研議

教育局統計,教師心理輔導資源近3年使用人次明顯攀升,教師諮詢專線從2022年的949人次升至113年的2052人次,增幅達116%;壓力舒緩課程人次也從8797成長至10535人次;接受個別心理諮商的教師人數亦逐年上升,進一步也發現教師遭「投訴」的案件數統計自2022年426件暴增至2024年的773件,成長超過80%,但平均成案率僅約15%。

議員王欣儀指出,投訴案件中「教學不力」是最常見類型,3年合計有585件,但成立率卻更只有8%,但有學校老師抱怨,目前依據「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教師一旦遭投訴,立即啟動調查程序並進入校事會議,整個調查過程如同「司法偵訊」,即便最後未成案,當事人卻早已深受傷害、身心俱疲。

王欣儀說,台北市生活物價水準高甚至形成「出走潮」,甚至還有很多教師可能都沒意識到心理狀況已出現異常,在嚴重缺乏師資狀況下,市府應更加主動積極建立「預警與主動關懷機制」、加強心理資源宣導並追蹤壓力指標,別再等老師撐不住,才匆忙補破網。

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近年來家長、社會上對於孩子的關心程度逐漸重視,案件數變多,會在一個月內針對該數據調查與機制檢討,研議相關對策,持續強化對教師的支持與協助。

教育局補充,為支持教師身心健康,已建構三層級教師支持系統,提供個別諮商輔導,每位教師每學年6次免費諮商;教師自我成長課程,提供多元主題的實體與線上課程,滿足多元學習需求;並爭取中央資源擴充服務能量,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EL,營造友善校園氛圍,未來也將成立「班級經營與教師專業輔導團」,提供教師專業輔導支持。

教育局提到,在福利上去年起頒發全國最高敬師金2000元,表達對教師感謝與肯定,並積極透過建構專業、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統與爭取外部資源,營造支持性的教育環境,維護教師身心健康與專業發展。

教育局 教師 北市

延伸閱讀

114會考/北市考生多認社會難度在預期內 數學題目又長又複雜

北市敦化國小新校舍落成 斥資9.6億元打造

北市藍黨工遭約談 王鴻薇批:我們是警察國家?

50克倉鼠火化收5千 議員批北市寵物殯葬亂象多

相關新聞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育部AI聯盟跟不上初選 學校批:搞一年了還搞不好

教育部大專校院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上路將屆滿一年,本學期更擴張至55校,本報掌握,聯盟下學期將推出10門課。但...

董事會遭控圖謀校產 教育部證實蘭陽技術學院將解散清算

蘭陽技術學院自111學年度起停辦,高教工會日前指控,曾涉行賄、貪汙的校董,竟向教育部申請改辦為社會福利基金會。對此,教育...

北市這些學校孩子免掃廁所? 家長年出數十萬「全外包」

北市高中以下公立學校共236校,過半數校園廁所以學生掃除為主、委外清潔為輔,也有11校是家長會出錢協助清潔,其中不乏年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