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暑過完4生肖禍從口出?豬流言纏身、「2動物」太安靜也中箭

老天有眼…土城警沿國道下苦功 謝男犯案凶器居然真找到了

一表看懂!亞洲國家對等關稅新舊差異比較 柬埔寨稅率大減13%

宋恭源、李遠哲催生「臺灣橋梁計畫」!25位諾貝爾獎得主要來台灣了

臺灣大學提供
臺灣大學提供

11月某天,走進臺大校園,可能有機會與一位諾貝爾得主擦肩而過!為了讓台灣與國際頂尖學術接軌,台灣17所大學、14家企業與工研院攜手組成《臺灣高等教育與諾貝爾獎得主聯誼會》,宣布預計在2025年11月到2026年4月之間,至少邀請25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訪問、演講、互動。

校園外交新場景!平台跨界整合資源

3月15日成立會議,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提到在光寶科技創辦人宋恭源的熱心資助,以及中研院院士李遠哲的鼓勵下,臺大和世界和平基金會(International Peace Foundation, IPF)討論開展「臺灣橋梁計畫」(Taiwan BRIDGES)。政府對此事亦相當關心,總統賴清德於去年中接見IPF主席尤韋.莫拉韋茨(Uwe Morawetz),並期盼國內能有更多大專院校受益於此系列活動。因此陳文章與有興趣參與「臺灣橋梁計畫」的數間大學共同商議立此聯誼會,且獲得宋恭源同意提高資助該計畫規模。

首位諾貝爾得主演講 11月台大登場

聯誼會將與中研院及世界和平基金會合作,首名應「臺灣橋梁計畫」來台的諾貝爾獎得主,將在11月於台大發表演說,這場演說預計吸引全台學術與企業界關注,甚至可望成為年度最具指標性的知識盛事!

聯誼會已獲得17所公私立大學(大同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東海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慈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加入支持;推選台大校長陳文章擔任會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富邦人壽董事長林福星擔任副會長。

這場高規格合作背後,也是實打實的承諾。除了學界動起來,企業界也沒有缺席,目前已有14家企業(中美晶、生華生物科技、台灣大哥大、光寶科技、技嘉科技、東元電機、忠泰建設、和碩聯合科技、研揚科技、國巨(股)公司、富邦人壽、富邦金控、緯創資通、馨昌(股)公司)與工研院加入,預計每家企業和法人成員每年捐助新台幣150萬元,至少持續5年支持聯誼會。

未來即便「臺灣橋梁計畫」結束,聯誼會強調,仍會持續扮演科研外交的橋樑,推動更多台灣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包括共同設立實驗室、研究中心與技術平台,讓科研成果飛出台灣、走向世界。

看更多網路溫度計文章
諾貝爾得主艾斯佩特獲頒名譽博士 台大演講探討量子糾纏
女孩未來無限大!盤點4位影響全球的年輕女性
韓國作家韓江獲諾貝爾文學獎!成首位亞洲女性得主寫下里程碑
「他們」對人類文明有莫大貢獻!諾貝爾和平獎知名得主討論度TOP 5揭曉
懶人包》諾貝爾獎金多少?台灣人有誰得過諾貝爾獎?

橋梁 聯誼 諾貝爾獎

延伸閱讀

富邦人壽發債190億元 發行條件曝光

台灣拿不到諾貝爾獎丟臉? 中研院長:客觀條件確實困難

關稅談判隊赴美前 王定宇先邀立委訪華府!藍:不清楚必要性在哪

前諾貝爾獎得主82歲娶28歲小嬌妻 楊振寧與翁帆的忘年戀

相關新聞

國防藥學系招生人數12年增3倍 藥師:供需失衡非民眾之福

日前教育部允許國內三家學士後醫學系新增招生名額,引發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主持會議,協調衛福部與教育部,維持國內130...

醫師增名額爭議未止 29醫團聲明「反對招生黑箱灌水」

近期清華、中興、中山三校醫學系名額擴增爭議,已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制度邏輯是否被顛覆、政策承諾是否遭破壞的嚴重議題。...

遭控經歷涉假 台大副校長:爆料非事實、將採法律行動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被爆料,她聲稱研究獲得數個國際通訊標準認證,但經歷涉嫌誇大不實。廖今天透過律師提出聲明,指未有違...

葉丙成請假接受性平案調查滿一個月 教育部:調查進行中葉持續請假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臉書發文涉洩露學生性平案個資,民進黨立委要求將其送性平會調查,葉丙成後來請假一個月,教育部性別平等教...

繁星錄取台大醫高中生科展作品遭撤獎 中市教育局說話了

台中一名高中生今年繁星錄取台大醫學系,其科展得獎作品被認定違反研究倫理,遭撤銷參賽資格與獎項;台灣大學將開會討論該生錄取...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