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源、李遠哲催生「臺灣橋梁計畫」!25位諾貝爾獎得主要來台灣了

臺灣大學提供
臺灣大學提供

11月某天,走進臺大校園,可能有機會與一位諾貝爾得主擦肩而過!為了讓台灣與國際頂尖學術接軌,台灣17所大學、14家企業與工研院攜手組成《臺灣高等教育與諾貝爾獎得主聯誼會》,宣布預計在2025年11月到2026年4月之間,至少邀請25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訪問、演講、互動。

校園外交新場景!平台跨界整合資源

3月15日成立會議,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提到在光寶科技創辦人宋恭源的熱心資助,以及中研院院士李遠哲的鼓勵下,臺大和世界和平基金會(International Peace Foundation, IPF)討論開展「臺灣橋梁計畫」(Taiwan BRIDGES)。政府對此事亦相當關心,總統賴清德於去年中接見IPF主席尤韋.莫拉韋茨(Uwe Morawetz),並期盼國內能有更多大專院校受益於此系列活動。因此陳文章與有興趣參與「臺灣橋梁計畫」的數間大學共同商議立此聯誼會,且獲得宋恭源同意提高資助該計畫規模。

首位諾貝爾得主演講 11月台大登場

聯誼會將與中研院及世界和平基金會合作,首名應「臺灣橋梁計畫」來台的諾貝爾獎得主,將在11月於台大發表演說,這場演說預計吸引全台學術與企業界關注,甚至可望成為年度最具指標性的知識盛事!

聯誼會已獲得17所公私立大學(大同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東海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慈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加入支持;推選台大校長陳文章擔任會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富邦人壽董事長林福星擔任副會長。

這場高規格合作背後,也是實打實的承諾。除了學界動起來,企業界也沒有缺席,目前已有14家企業(中美晶、生華生物科技、台灣大哥大、光寶科技、技嘉科技、東元電機、忠泰建設、和碩聯合科技、研揚科技、國巨(股)公司、富邦人壽、富邦金控、緯創資通、馨昌(股)公司)與工研院加入,預計每家企業和法人成員每年捐助新台幣150萬元,至少持續5年支持聯誼會。

未來即便「臺灣橋梁計畫」結束,聯誼會強調,仍會持續扮演科研外交的橋樑,推動更多台灣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包括共同設立實驗室、研究中心與技術平台,讓科研成果飛出台灣、走向世界。

看更多網路溫度計文章
諾貝爾得主艾斯佩特獲頒名譽博士 台大演講探討量子糾纏
女孩未來無限大!盤點4位影響全球的年輕女性
韓國作家韓江獲諾貝爾文學獎!成首位亞洲女性得主寫下里程碑
「他們」對人類文明有莫大貢獻!諾貝爾和平獎知名得主討論度TOP 5揭曉
懶人包》諾貝爾獎金多少?台灣人有誰得過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聯誼 橋梁

延伸閱讀

富邦人壽發債190億元 發行條件曝光

台灣拿不到諾貝爾獎丟臉? 中研院長:客觀條件確實困難

關稅談判隊赴美前 王定宇先邀立委訪華府!藍:不清楚必要性在哪

前諾貝爾獎得主82歲娶28歲小嬌妻 楊振寧與翁帆的忘年戀

相關新聞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部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手機集中管理 名嘴師吐槽:天真還是無知?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宣布,今(2025)年9月開學後,高中以下學生進入學校得要將手機集中管理…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學生自傷頻傳 新北檢討提解方

新北板橋某國中半年內接連發生3起學生墜樓案,有議員主張校長應比照政務官負政治責任,也要求教育局強化發掘高風險個案、設計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