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緊張談判畫句點 金融時報:美國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

低工資、高工時 民進黨政府勞動政見 挨轟全跳票

涉吸金逃亡加拿大7年 「貴婦奈奈」今晨押解返台畫面曝

特教生數量持續上升 台中去年增42班67師10年來最多

市議員陳淑華質疑,台中市教育經費逐年降低,其中特教經費多由中央補助,恐受總預算凍刪影響。圖/陳淑華辦公室提供
市議員陳淑華質疑,台中市教育經費逐年降低,其中特教經費多由中央補助,恐受總預算凍刪影響。圖/陳淑華辦公室提供

台中市特教生數量成長迅速,截至去年底已將近1.6萬人,特教教師卻只有約1500人。教育局表示,當前任務是降低師生比,去年增加42班、67名教師,都是10年來最多,目標2028年再增加81班,達成國小師生比1比7.8、國中1比8、高中1比13.6。

市政府今天赴議會專案報告特教生數量與因應作為,教育局指出,去年度學前到高中階段的身心障礙學生數量為1萬5963人,班級包含巡迴輔導、分散式資源班與集中式特教班共689班,身心障礙類特教師1565人;除了集中式特教班師生比為1比4到1比5之間,其他類型班級師生比在1比8到1比15之間。

國民黨籍議員陳文政指出,特教生比例增加是台灣進步的結果,更多家長願意讓孩子做鑑定,正視教育問題,也凸顯出特教資源不足;國民黨籍議員吳瓊華問,目前師生比如何,有無具體政策?民進黨籍議員陳雅惠表示,烏日、大里、沙鹿等地特教生持續增長,學校能否增班?

教育局長蔣偉民說,台中2021年起為了降低師生比,逐年增加班級與教師,去年新成立42班、招聘67名教師,都創下10年來最高紀錄,不過師生比仍只排在六都第四、第五左右,與台北市相近;預計2028年再增81班,讓師生比全面達到中央建議水準,也會分析學生分布盤點優先增班地區。

國民黨籍議員朱暖英詢問,除了增加教師和班級,是否有其他方式,比如改善教員薪資或設備;國民黨籍議員張廖乃綸表示,特教老師工作負擔與心理壓力大,教育局應盡力協助;民進黨籍議員陳淑華質疑,近年教育預算比例逐年降低,尤其特教經費多是中央補助,總預算預算遭凍刪有無影響?

蔣偉民表示,2023年起推動特教教師與普通班教師合作諮詢、教學,目前在6所小學試辦,預計今年普及到全市,也持續補助無障礙設施、教具輔具等;近年教育經費占整體預算近4成,是各局處第一,其中特教預算超過30億元,比例符合中央規範,至於總預算凍刪,並未包含特教。

市議員吳瓊華詢問,台中市目前特教師生比如何,是否有具體策略提升教學品質?記者陳敬丰/攝影
市議員吳瓊華詢問,台中市目前特教師生比如何,是否有具體策略提升教學品質?記者陳敬丰/攝影
台中市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去年增設42個特教班、招聘67名特教教師,都是近10年新高,預計2028年再新增81班。記者陳敬丰/攝影
台中市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去年增設42個特教班、招聘67名特教教師,都是近10年新高,預計2028年再新增81班。記者陳敬丰/攝影

教師 教育局 議員

延伸閱讀

凍漲33年!特教加給調升1000元 教育部月底送行政院

台中棒球教練涉性侵學童 教育局長蔣偉民認督導不周自請處分

中市罷藍4區過二階門檻一半 還要發起迎媽祖反共護台活動

東海大學攜手中市教局 推「教育大數據計畫」優化課程設計

相關新聞

學生自傷頻傳 新北檢討提解方

新北板橋某國中半年內接連發生3起學生墜樓案,有議員主張校長應比照政務官負政治責任,也要求教育局強化發掘高風險個案、設計情...

學前特教班一位難求 桃議員籲市府逐年增班

桃園市目前有3377名學前特教幼兒,但僅約1成可安置於集中式特教班,民代直言,許多經專業評鑑為中重度障礙的幼兒,因名額不...

英檢抽測太突然 中籤學校有難色

教育部國教署本月10日突發公文給各縣市教育局處,要求被抽中的國小六年級、國中九年級學生,在5月至6月畢業典禮前,要用「英...

考生祈福變調…女學生竟被民代摸臀 家長報案PO網討公道

彰化縣某國中昨到地方信仰中心舉辦考生祈福,活動結束後學生返校,有女生報告老師在活動拍照過程中,被站在身後的一名民代摸臀部...

大漢8月退場 跨縣市安置百生

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八月停辦走入歷史,扣掉應屆畢業生,預計約一百名學生分別被安置到位在台北的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宜蘭的佛光大學...

台大學生擺攤連署罷免 校長陳文章:都在校外

大罷免浪潮不斷,甚至有罷免團體進駐校園,被指在校園宣傳罷免已違反「選罷法」和「基本教育法」,日前更有罷團進入台灣大學校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