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零負評男神」林柏宏遭爆罵欠債父流浪狗 叔伯控訴:忘恩負義

空軍司令親駕Su-30MKM秀特技 重溫大馬航展LIMA25看點

推門碰撞起口角!高市小港某高中驚傳霸凌 學生互毆打到腦震盪3人送醫

下班仍需回LINE…教師壓力倦怠程度高 立院法制局:應立法保障離線權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發起為教師爭取「離線權」的社會倡議。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創會理事長黃耀南(左至右)、台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惠蘭、「鉛筆藍圖」召集人建國中學高二學生傅瀚柏、國民黨立委葛如鈞、國教行動聯盟家長代表鍾君偉出席。記者林伯東/攝影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發起為教師爭取「離線權」的社會倡議。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創會理事長黃耀南(左至右)、台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惠蘭、「鉛筆藍圖」召集人建國中學高二學生傅瀚柏、國民黨立委葛如鈞、國教行動聯盟家長代表鍾君偉出席。記者林伯東/攝影

民間團體關注教師離線權,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教師是工作壓力與倦怠程度最高的職業之一,許多人下班後仍要回覆學生、家長等人訊息,我國對於教師離線權相關法制付之闕如,應該立法明定保障教師權益,而非僅由指導原則予以規範。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今年2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指出,學生權益高漲,教師權益卻未受到重視,因此希望為教師爭取「離線權」,讓教師在下班後有權利選擇不回覆學生家長的來電及訊息,還給教師喘息空間。

立法院法制局近日提出「教師離線權相關權益保障之法制研析」報告,談及我國對於教師離線權相關法制付之闕如,應該透過立法明定以保障其權益。

報告指出,歐盟成員國陸續以立法方式,賦予勞工離線權(right to disconnect),勞工下班後可以從工作脫離,享有不需與工作聯繫的權利,顯見離線權法制化已經成為國際趨勢,不過,包括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斯洛伐克、希臘、葡萄牙等,這些國家都是規範勞工離線權,並未對教師離線權特別加以說明。

報告也提到,澳洲在2024年仿效引入離線權,以保護員工在工作時間以外免受不合理接觸,並從2024年8月26日起適用於國家系統員工與雇主,同時也發布「公共部門離線權指南」,公務員同樣適用離線權。

報告表示,基層老師反映,LINE早已成為親師雙方溝通工具,許多教師下班後還接到家長訊息,立刻處理與回應也是另類加班,儘管教育部在2021年發函各縣市政府,針對教師加班提供合理勞動權益的補償機制,不過各縣市作法皆不同,應由中央主管機關統一規範較為妥適。

報告也說,我國對於離線權的推動,目前僅止於勞工部分,然而教師的工作環境除了要面對學生,同時也包含校方主管、同事與家長等多元對象,下班後接收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的來源及內容,相較其他企業員工更加多元及複雜化,因此需要離線權更甚於其他行業。

報告建議,教師離線權應該透過「法律」納入相關法規,關於離線權定義、明文賦予離線權、禁止不利益對待及罰則,也都必須透過立法加以落實,而非僅由指導原則予以規範,應建立離線權法制及相關配套措施,以確保教師權益。

立法院 教師

延伸閱讀

卓揆邀立院朝野共商國是 民眾黨團:願不計形式出席

學生團體爭取教師離線權 立院法制局:應儘速入法

台灣僅11%自行車族戴安全帽 專家籲比照機車立法

美對台課32%稅…卓揆拋朝野共商 黃國昌批散漫、失能

相關新聞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部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手機集中管理 名嘴師吐槽:天真還是無知?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宣布,今(2025)年9月開學後,高中以下學生進入學校得要將手機集中管理…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學生自傷頻傳 新北檢討提解方

新北板橋某國中半年內接連發生3起學生墜樓案,有議員主張校長應比照政務官負政治責任,也要求教育局強化發掘高風險個案、設計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