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專業形象 國研院變更英文名稱「NIAR」今揭牌

國研院今宣布變更英文名稱並舉行揭牌儀式。圖/國研院提供
國研院今宣布變更英文名稱並舉行揭牌儀式。圖/國研院提供

國科會轄下之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今宣布變更英文名稱。由原本的「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簡稱「NARlabs」),變更為「National Institutes of Applied Research」(簡稱「NIAR」,音同near),並與今日舉行揭牌儀式,由國科會主委兼國研院董事長吳誠文與國研院院長蔡宏營共同揭牌。

國研院成立於2003年,一開始是由原隸屬於國科會的六個國家實驗室組成,分別為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家太空計畫室(2023年改制為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及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二者於2019年整併為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國研院指出,因為由眾多國家實驗室組成,故命名為「國家實驗研究院」,英文名稱為「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歷經22年,國研院目前下轄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與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等七大研究中心。國研院說,隨著扮演國家科技推動的角色日趨重要,業務範圍和合作對象不斷擴大,與全球頂尖研究機構的合作也日益頻繁,為了可一致性地呈現國研院的專業形象,提升大眾對國研院的認知,因此更新英文名稱為「National Institutes of Applied Research」。

國研院表示,此次也同時更新企業識別系統,使用新的英文簡稱「NIAR」,代表國研院融合多元科技、突破科技界限、搭建產學橋梁、促成跨域合作、迎向世界、密切與國際接軌的精神。新的企業識別系統融合碎形、拱柱、方尖碑和圓融弧度等元素,旨在象徵國研院的深度與穩固性。

碎形AR代表無限探索與不斷創新以及無限的開放性;拱柱I與方尖碑A則體現了結構的穩固與力量,代表科學研究的基石,向上的型態也意味著邁向科技領先;而R的圓融弧度則象徵著和諧與整體性,代表國研院在產官學界扮演居中協調與介接的角色,用溫和的方式推動前行。色彩設定則是沿用國研院原本的色系,採用金色的厚重感搭配正紅色,讓品牌色調看起來沉穩而有自信。

此外,國研院轄下之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也同時更名為國家生物模式中心,英文名稱變更為「National Center for Biomodels」(簡稱「NCB」);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更名為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英文名稱變更為「National Center for Instrumentation Research」(簡稱「NCIR」)。

國研院也更新企業識別系統,使用新的英文簡稱「NIAR」。圖/國研院提供
國研院也更新企業識別系統,使用新的英文簡稱「NIAR」。圖/國研院提供
貴賓揭牌由左起為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國研院院長蔡宏營、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國研院董事蔡志宏。圖/國研院提供
貴賓揭牌由左起為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國研院院長蔡宏營、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國研院董事蔡志宏。圖/國研院提供

國科會 英文

延伸閱讀

嘉義科學園區實驗中學動土 2028年完工、最多可開52個班

國科會攜仁寶推AI創新獎 百萬獎金共創產學合作新契機

晶創25超級電腦徵案計畫啟動 助攻半導體業高效能運算

國科會攜仁寶推AI創新獎 獎金百萬鎖定4大領域應用

相關新聞

學前特教班一位難求 桃議員籲市府逐年增班

桃園市目前有3377名學前特教幼兒,但僅約1成可安置於集中式特教班,民代直言,許多經專業評鑑為中重度障礙的幼兒,因名額不...

英檢抽測太突然 中籤學校有難色

教育部國教署本月10日突發公文給各縣市教育局處,要求被抽中的國小六年級、國中九年級學生,在5月至6月畢業典禮前,要用「英...

考生祈福變調…女學生竟被民代摸臀 家長報案PO網討公道

彰化縣某國中昨到地方信仰中心舉辦考生祈福,活動結束後學生返校,有女生報告老師在活動拍照過程中,被站在身後的一名民代摸臀部...

大漢8月退場 跨縣市安置百生

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八月停辦走入歷史,扣掉應屆畢業生,預計約一百名學生分別被安置到位在台北的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宜蘭的佛光大學...

台大學生擺攤連署罷免 校長陳文章:都在校外

大罷免浪潮不斷,甚至有罷免團體進駐校園,被指在校園宣傳罷免已違反「選罷法」和「基本教育法」,日前更有罷團進入台灣大學校園...

國教院建議教科書言明 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中達成兩項共識,建議歷史教科書呈現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中英文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