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生來台就學被當「學工」 高中校長坦言:成部分學校「續命丹」

天下雜誌報導,台灣有高中職「誘騙」東南亞華僑後代來台作為「學工」,透過僑生專班來台就學,卻被當作「學工」。中部一所知情的高中校長也說,這成了許多後段學校的「續命丹」且學校為了生存,不見得能維護好僑生打工時的權益,政府應有其他單位、例如縣市政府勞工局介入,才能維護好來台就讀學生的權益。
這名校長說,因為政府的南向政策,以及高職缺生、產業缺工,在這些條件相互配合下,導致許多高職轉向越南、緬甸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招生,這些僑生的學費不像台灣學生由教育部出,而是由僑委會出。
僑生們在學校採3個月讀書、3個月工作的建教合作方式,但為了讓產業不缺工,例如一班90人,就會拆成A、B兩組,分別在學校和產業,以維持線上都有人。合作的產業有餐飲旅宿、運輸物流和機械產業等。
他說,其實建教合作只要能維護好學生應有的薪資、作息等權益,並沒有問題,有些僑生也願意加班,好賺多一些錢。但是,也有許多建教合作的工廠會強迫學生加班,如果不願意,就會用「不然就把你送回國」的口頭威脅,要學生服從,違反了學生意願。學校雖會去訪視,但因為學生和對接的工廠都來之不易,因此遇有狀況,也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學生的處境就堪慮。
這名校長說,有的校長為了學校生存,會親自赴東南亞招生,但後來演變為有仲介出現,原本介紹1個學生行情是1百美元,現已漲至5百美元。而事實上,這些尚未成年的學生來台後,因年齡尚輕,還需要照顧,狀況很多。例如若工廠沒有宿舍,學校要代為安排,還須備交通車接送,整個算下來,不見得划算,但為了讓學校有生源,學校也必須撐下去。
他說,因為高職3年,再對接科大4年,這些僑生來台後,至少有7年可以留在台灣。若是學得技術,還可延長居留,不失為一件好事。但若是沒有照顧好學生權益,只是目的性解決缺生、缺工,那就失去了原來的美意。
台大前校長管中閔今也在臉書上批評這樣惡劣的現象不只是學校之恥,更是政府和台灣之恥。這樣的「人口供應鏈」與「人口市場」不只是灰色地帶,而是犯罪行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