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農戶大清查!農業部:僅限未滿65歲者、老農權益不受影響

美股修正即狂漲 將出現「驚貓式反彈」?由兩大事揭曉

經紀公司才喊話求見金賽綸媽媽 金秀賢「下半身失蹤」洗碗照先曝光

缺偏鄉師7年未解 學者:增公費待遇

多個教育團體召開記者會,討論偏鄉師資培育改革議題。公聽會獲得朝野立法委員到場支持與聲援。記者曾吉松/攝影
多個教育團體召開記者會,討論偏鄉師資培育改革議題。公聽會獲得朝野立法委員到場支持與聲援。記者曾吉松/攝影

近年教甄開缺多,偏鄉教師流失問題愈見嚴重,有老師反映,偏鄉任教多年的無證代理老師想透過在職進修取得教師證,但現有的教育學分班往往配合不上工作時間和地點,呼籲除公費生待遇應提升,也應思索增加在地青年擔任教師與進修的機會。

對此,教育部表示,一一四學年會開設十一個偏遠地區學士後教育學分班,一個班招收四十五人,將在二、三月與師培大學討論細節。另也將研議公費生的鬆綁,希望可以給予足夠誘因。

無師也無生,是偏鄉教育愈解愈無解的根源,二○一五年,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連續推出數次「偏鄉教育」跨國系列報導,剖析學生學力低落、師資不穩等沉痾,引發朝野關注,立院也在二○一七年底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開創「專聘教師」及「區域教育資源中心」等新制度,然而偏教條例上路七年多,偏鄉師資、行政量、待遇等問題依舊懸而未解。

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台約一千兩百多所偏鄉學校,約有五千名代理教師。多個教育團體昨召開公聽會,討論偏鄉師資培育改革議題。實現會社執行長蔡東乘針對廿五所偏遠地區學校、共四四一名教師追蹤調查,發現到偏鄉任職前兩年,就會流失百分之卅六點七點的師資,沒有教師證者,前兩年流失率甚至高達百分之五十七,即便是正式老師,初任四年的流失率也高達百分之四十六點四。

大考中心主任張新仁點出,公費生欠缺吸引力,不僅待遇低,縣市端要求的附加條件也過高。而當公費生分發到偏遠地區後,還得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包含交通、生活機能等,目前師培公費生每月津貼約近八千元,建議應參考軍警學校標準,提高師培公費生津貼。

台師大師資培育學院長林子斌則認為,如果想以公費生作為偏鄉師資的解方之一,首要是提高公費生的待遇和工作環境。

此外,有基層教師反映,許多無證代理老師其實是偏鄉重要師資,卻苦於沒有進修管道,導致難以取得教師證,呼籲教育部應設立在職培訓與新增偏鄉考取資格的機制。

教育部師藝司長武曉霞說,一一四學年國中小將開設十一個偏遠地區學士後教育學分班,一個班招收四十五人,將在二、三月與師培大學討論開設細節。至於公費生的鬆綁,教育部已進行相關研究,將參考國外的配套,改進公費模式。

現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提供服務八年的偏鄉教師七萬元「久任獎金」,曾遭譏是「久等獎金」,國教署長彭富源則說,獎金的年段未來可能會再切細一點,讓有意願久任的老師得到即時的回饋。

代理教師 偏鄉教育 教育部

延伸閱讀

流感疫苗不良反應率低每10萬劑僅2件 今年起打氣回溫

增加誘因!公費生寧賠公費離開偏鄉學校 專家籲比照軍警提升待遇

偏鄉代理師進修難 教育部114學年將開11偏遠地區學分班

高中數理及資訊競賽決賽299生參與 培育奧林匹亞明日之星

相關新聞

網紅作家蔡潔米呼應央視貼文挨批 暫關IG回覆功能

時尚網紅作家蔡潔米響應中共官方主張,稱台灣為「中國台灣省」,遭ELLE Taiwan切割,合作品牌也發聲明終止合作,蔡潔...

首航成功!教育部御風輪海事實習船 返回高雄母港

教育部斥資16.5億元打造御風輪海事實習船,上月底首航前往日本東京,今天結束海上實習課程返回高雄港泊靠17號碼頭,高科大...

國中會考17.5萬人報名 創新低

一一四年國中教育會考已完成報名,全國十八個考區及大陸考場總報名人數計十七點五萬人,再創新低,但更大的招生危機還在後頭。面...

巴頭、推摔都觸法 南市要求各幼兒園張貼「虐童零容忍」海報

台南市政府為確保幼兒園全面落實正向管教,教育局製作並發送「虐童零容忍」海報,分為教保服務人員版與機構負責人版,要求各園將...

台積電員工子女免設籍入學惹議 高市教育局:僅個位數申請

台積電高雄廠5座廠房將聘用8000多名員工,高雄市教育局在現階段廠房設置期間,提供員工子女免遷戶籍,只要拿出台積電員工證...

ALD童暫緩升學遭拒 母陳情總統

高雄趙姓小六男童患有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ALD),父母認為他腦萎縮嚴重,二度申請延長修業年限,盼暫緩升國中,不過高市教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