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和平不得不犧牲?俄致命空襲首都後 基輔市長:烏恐須領土讓步

命運一樣!黃呂錦茹、柯文哲逃不過「偵查第2次」 羈押禁見理由曝光

新北校長甄選熱度未減 教育局長談期許:領導不再是一言堂

新北市本月4日舉辦校長甄選第一階段筆試,今年開缺數、報考人數是新北近5年新高。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本月4日舉辦校長甄選第一階段筆試,今年開缺數、報考人數是新北近5年新高。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近日舉辦校長甄選,開出國小10名、國中10名及高中9名,分別吸引國小97人、國中53人及高中15人報考,開缺名額及報考數是近5年新高。新北教育局長張明文說,教育環境愈來愈具挑戰,校長角色是學校CEO,領導不再是一言堂,溝通能力影響辦學成效及校園氛圍。

全台5年內將有一波校長退休潮,許多縣市面臨校長荒困境,恐衝擊第一線教育現場運作。張明文說,從今年新北校長甄選報名情況來看,校長荒壓力還沒在新北浮現,但東部、中南部部分縣市確實出現隱憂,他認為,給校長尊嚴、辦學空間很重要,教育人員最看重的是價值與尊嚴。

張明文認為,除了大環境對校長賦予的期待及壓力愈來愈高,另一方面校長遴選制度若過於複雜,或涉及要投票等過程,也可能讓有志投身校長一職者卻步。

近年多個縣市鬆綁校長甄選、遴選制度,盼能網羅更多人才。北市校長甄試113學年起取消實習,國小選拔調整為兩階段,按口試、筆試成績決定是否錄取;國中甄選涵蓋資績評分、口試及筆試3部分。

彰化縣研擬114學年下學期起,開放外縣市候用校長,可參加彰化縣國中小校長海選,加強流通人才資源。

新北一名現職校長直言,校長要面對師生、家長、民代、輿論壓力,愈來愈難當,另一個大挑戰是找主任、組長等行政職團隊,環境可能讓人消磨熱情,必須常提醒自己思考「為何當校長」初衷來保持動力。

新北本月4日在板橋國中辦校長甄選第一階段筆試,國中小第一階段錄取名單在1月8日公告,第二階段口試預計1月18日進行,1月22日公布錄取名單,通過者將進行儲訓及第三階段教育局實習。高中部分1月18日口試,錄取名單預計1月24日公告,通過者將進行培力課程及第三階段教育局實習。

張明文表示,新北市候用校長甄選制度2020年度起新增第三階段「教育局實習」,並安排國中小階段準候用校長,每周固定至學校現場跟著前輩校長進行典範學習,目的是讓準候用校長在教育局實習期間,能結合教育現場經驗,強化行政能力及領導效能,教育局也能在實習階段充分了解準候用校長人格特質,是校長甄選相當重要一環。

張明文說,之前有準候用校長在教育局實習期間因為不適應行政工作而放棄,也有人是考核沒通過被刷掉,教育局實習1年成為重要考驗,目的是建立完整培育制度,養成更多好校長。

新北市本月4日舉辦校長甄選第一階段筆試,今年開缺數、報考人數是新北近5年新高。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本月4日舉辦校長甄選第一階段筆試,今年開缺數、報考人數是新北近5年新高。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實習 教育局

延伸閱讀

雙語教育一環 新北國小英語歌競賽隊伍數創新高

新北永和國中與新和國小聯演 適性發展分享絲竹

永和國中、新和國小國樂發表會 教育局長:音樂是孩子最好陪伴

新北某國中連2起墜樓意外 教育局長:全力安定師生的心

相關新聞

大漢8月退場 跨縣市安置百生

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八月停辦走入歷史,扣掉應屆畢業生,預計約一百名學生分別被安置到位在台北的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宜蘭的佛光大學...

台大學生擺攤連署罷免 校長陳文章:都在校外

大罷免浪潮不斷,甚至有罷免團體進駐校園,被指在校園宣傳罷免已違反「選罷法」和「基本教育法」,日前更有罷團進入台灣大學校園...

國教院建議教科書言明 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中達成兩項共識,建議歷史教科書呈現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中英文史...

教育部稱校園「大罷免」是公民活動 學者批:淪於詭辯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認為學生於校內擺放大罷免攤位屬學生言論自由、公民活動,非政黨活動,應予尊重,但教育部過去就曾函示說明教...

爭教師離線權 教團籲先加導師費

教師「離線權」話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第一線教育現場認為,導師承擔大量班級經營與溝通責任,最需離線權保障。教團直言,即時通...

回響/非六都高中職 減招門檻放寬

本報去年報導,非六都縣市因人口外流與少子化,全台已有十八所公立高中職向教育部提出調降班級人數。教育部日前修正「高級中等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