瘂弦追思會 文化部長:他讓我相信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作家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右)、作家蔣勳(前排右二)、洪範書店發行人葉步榮(前排右三)及瘂弦女兒王景縈(前排左二)、王景苹(前排左)等人,下午出席瘂弦追思會暨文學展。記者侯永全/攝影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右)、作家蔣勳(前排右二)、洪範書店發行人葉步榮(前排右三)及瘂弦女兒王景縈(前排左二)、王景苹(前排左)等人,下午出席瘂弦追思會暨文學展。記者侯永全/攝影

「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在微微細雨和詩人林宇軒優雅的小提琴樂音「如歌的行板」之中,「瘂弦追思會暨文學展」昨於紀州庵文學森林展開,上百位藝文界人士出席追思。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瘂弦讓他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作家、藝術家才是最重要的。」詩人陳義芝則說,瘂弦不僅是當代重量級詩人,也是讓副刊轉型的關鍵人物。

詩人瘂弦十月十一日於溫哥華辭世。他以「如歌的行板」、「深淵」等詩作震撼文壇,創辦「創世紀」詩刊與洪範書店,主編聯合報副刊期間打造台灣文學黃金年代。追思會由洪範書店、文訊雜誌社、創世紀詩社、聯合報副刊聯合舉辦,台師大文學院院長須文蔚主持。出席者包括「創世紀鐵三角」之一詩人張默、洪範書店發行人葉步榮、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遠流董事長王榮文、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作家蔣勳、龍應台、陳義芝、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詩人陳義芝、白靈、陳育虹、楊澤,以及聯合報執行董事項國寧、社長游美月等。

李遠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由瘂弦之女王景苹、王景縈代表受贈。王景苹回憶,父親主編聯副期間等於「社會的公共資源」,幾乎沒有私人時間。移居加拿大後,父女才有更多相處時間。。父親辭世前四天,她告知父親自己的小說得了文學大獎,「是小說,逃出你的陰影了。」父親幽默回她:「我的陰影很大。」其實瘂弦總是鼓勵女兒:「你手中可是拿著一手好牌,怕什麼?就出去衝撞」

李遠一九八○年代放棄美國學業返台,熱情的瘂弦邀請他到聯合報副刊工作,但李遠只短暫做了三個月,便進入電影界工作。他透露當時跟聯合報副刊簽約五年,每個月可拿五千元「只是寫小說」,而當時大學教授一個月薪水是四千五百元。瘂弦讓李遠相信「寫作可以生活」、「創作者是最重要的」,而他一直到現在「還相信這個世界作家、藝術家才是最重要的。」

葉步榮表示,瘂弦不僅有詩人的高度,含有編輯人的風範。一生雖只出版一本詩集,瘂弦所寫的序跋和書信的質量卻遠遠超過同代人。他在洪範出版的序跋集「聚繖花序」已編到第四本,「想不出有誰的序跋可以寫得這麼多、這麼好」;而光是捐贈給圖書館的書信集友有一萬多封,估算瘂弦一生與作家的通信達數萬封。從序跋和書信的驚人數量,可以讀到瘂弦的「熱血、熱情與誠懇」。

文化部長李遠(中)下午在瘂弦追思會暨文學展中,頒贈總統及院長褒揚令給瘂弦女兒王景苹(右)與王景縈。記者侯永全/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中)下午在瘂弦追思會暨文學展中,頒贈總統及院長褒揚令給瘂弦女兒王景苹(右)與王景縈。記者侯永全/攝影

台灣文學 瘂弦 詩人

延伸閱讀

瘂弦追思紀念會 李遠感念詩人啟發「為創作者多做一些事」

已故知名建築師漢寶德書法展今開幕 李遠曝昔「秘密」

徐望雲/告別瘂弦,在深秋

余天暗示爭取公視董事長?李遠:不是我要給誰就給誰

相關新聞

國教院建議教科書言明 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中達成兩項共識,建議歷史教科書呈現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中英文史...

教育部稱校園「大罷免」是公民活動 學者批:淪於詭辯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認為學生於校內擺放大罷免攤位屬學生言論自由、公民活動,非政黨活動,應予尊重,但教育部過去就曾函示說明教...

爭教師離線權 教團籲先加導師費

教師「離線權」話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第一線教育現場認為,導師承擔大量班級經營與溝通責任,最需離線權保障。教團直言,即時通...

回響/非六都高中職 減招門檻放寬

本報去年報導,非六都縣市因人口外流與少子化,全台已有十八所公立高中職向教育部提出調降班級人數。教育部日前修正「高級中等學...

APCS 1年增至6次 實作可分級

隨著愈來愈多大學資工、電機系將APCS(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列為升學參採之一,報考人數也逐年增加。教育部如今迎來APC...

僑生來台就學被當「學工」 高中校長坦言:成部分學校「續命丹」

天下雜誌報導,台灣有高中職「誘騙」東南亞華僑後代來台作為「學工」,透過僑生專班來台就學,卻被當作「學工」。中部一所知情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