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普亭住手!」俄國飛彈猛擊基輔 川普怒發文:時機非常糟糕

十大教育新聞…推班班喝鮮奶 陳駿季獲全教總頒「教育金驢獎」

非教育背景的農業部長陳駿季,被選中成為今年全教總的「教育金驢獎」得主。記者李芯/攝影
非教育背景的農業部長陳駿季,被選中成為今年全教總的「教育金驢獎」得主。記者李芯/攝影

全教總每年選出十大教育新聞,今年的第一名是影響學校正常教學、把學校當成政策提款機的「班班喝鮮奶」政策,而農業部長陳駿季竟也因此被選為「教育金驢獎」得主。此外,校園安全問題、不適任教師處理、普特融合也入榜,全教總盼政府傾聽教師心聲,讓教育現場穩健進步。

針對班班喝鮮奶,全教總政策部研究員陳佩瑩指出,乳品發放干擾學校教學,到了發鮮奶的時間,要下課不用下課、上游泳課也得先喝完再走,學校冰箱永遠是塞滿的狀況,呼籲教育部不要帶頭幫其他部會做業績,應捍衛教育主體性。

而非教育背景的農業部長陳駿季,成為今年全教總的「教育金驢獎」得主。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非縣市首長、非教育人員要得金驢獎「並不容易」,但陳駿季可說是「實至名歸」,班班喝鮮奶干擾學校運作與正常教學,農業部不食人間煙火,把學校當成政策提款機,如今應為錯誤政策負起責任。

入選十大教育新聞的還有校園安全問題,全教總法務中心專案助理陳少傑指出,國中生割頸案將滿一年,教育部雖因應輿論修正輔導管教辦法,但最重要的還是需有輔導管教的專業人力,尤其校安人力嚴重不足,導致老師在學校上課都要提心吊膽。

同時,教育部今年大幅修正不適任教育人員處理機制,全教總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表示,中小學師對生霸凌回歸教師解聘辦法中校事會議的調查處理,但本次修正將調查小組全外聘,排除學校教師會及家長會的參與,忽略學校個殊性。

特教師生衝突今年也入榜,全教總特教委員會主委鍾正信表示,3月發生特教生與教師的肢體衝突事件,普特共榮是美好的理想,但理想的實現需要合理待遇、充足人力、專業分工的務實支持。近年特教工作量大幅增加,特教加給卻已凍漲32年,嚴重打擊教師士氣。

侯俊良表示,今年選出的十大教育新聞涵蓋教育現場各個層面,有一半以上都造成教學現場混亂,政府應時時傾聽教師心聲,若不積極解決問題,教育現場也無法穩健進步。

2024年台灣十大教育新聞

1. 「班班之亂」再起,鮮奶政策徒增校園紛擾

2. 政府遲未如實撥補退撫,衝擊公教職場競爭力

3. 國中生割頸案將滿一年,校園安全破網仍待補

4. 不適任教育人員處理新制,治絲益棼陷窘境

5. 流於戰術調整,雙語政策持續迷航

6. 大漢技術學院無預警停辦,開私校退場惡例

7. 幼兒園缺工雪上加霜,幼托工作從三低變四低

8. 少子化技職教育首當其衝,改善升學環境為要務

9. 四所大學短報回流名額,高教招生淪生存遊戲

10. 特教師生衝突,凸顯融合教育困境

不適任教師 全教總 校園安全 班班有鮮乳 陳駿季 高教

延伸閱讀

農業部也傳職場霸凌 分署長被控要下屬罰站2小時

蔬菜價格高檔難下手 陳駿季:農曆春節前可適當回穩

在野要求公糧收購提高5元 陳駿季:要考量WTO規範

立委指媒宣限制性招標各部會之最 陳駿季:會改善檢討

相關新聞

大漢8月退場 跨縣市安置百生

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八月停辦走入歷史,扣掉應屆畢業生,預計約一百名學生分別被安置到位在台北的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宜蘭的佛光大學...

台大學生擺攤連署罷免 校長陳文章:都在校外

大罷免浪潮不斷,甚至有罷免團體進駐校園,被指在校園宣傳罷免已違反「選罷法」和「基本教育法」,日前更有罷團進入台灣大學校園...

國教院建議教科書言明 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中達成兩項共識,建議歷史教科書呈現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中英文史...

教育部稱校園「大罷免」是公民活動 學者批:淪於詭辯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認為學生於校內擺放大罷免攤位屬學生言論自由、公民活動,非政黨活動,應予尊重,但教育部過去就曾函示說明教...

爭教師離線權 教團籲先加導師費

教師「離線權」話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第一線教育現場認為,導師承擔大量班級經營與溝通責任,最需離線權保障。教團直言,即時通...

回響/非六都高中職 減招門檻放寬

本報去年報導,非六都縣市因人口外流與少子化,全台已有十八所公立高中職向教育部提出調降班級人數。教育部日前修正「高級中等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