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冰存米飯不能完全放涼!趁熱裝入保鮮盒 留住濕潤口感別冷藏

獨/金秀賢醜聞後首露面來台生變? 高市府與航警未開會透玄機

別花錢「補習」缺點 學者舉例黃仁勳:應培養子女後天才能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辦「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國際研討會,董事長黃昆輝(中)、教育部長鄭英耀(左三)與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前副校長黃茂樹(右三)等多位國內外講者合影。記者陳柏亨/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辦「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國際研討會,董事長黃昆輝(中)、教育部長鄭英耀(左三)與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前副校長黃茂樹(右三)等多位國內外講者合影。記者陳柏亨/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行「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研討會。學者則表示,在美國洛杉磯也看到華人家長對子女的成績斤斤計較,華人家長常看到子女的缺點,甚至花了很多時間、金錢補習以彌補缺點,但建議寧可轉念思考,鼓勵家長栽培子女的特長。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邀請美、德、新加坡等學者召開研討會,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前首席副校長黃茂樹表示,人與生俱來的才能無法改變,但家庭應確實培養後天習得的才能(learned talent),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等,都共同擁有極佳的learned talent,如極佳的管理能力、積極的人生、高抗壓性,以及優良的人際網絡等。

再者,黃茂樹也說,華人社會家長很容易只看到子女的缺點,甚至洛杉磯的華人家長都還在為成績斤斤計較。華人家長花了很多錢,針對子女的缺點補習,「但我寧可花時間栽培他的特長。」芬蘭學者建議課後時間應鼓勵學生幻想、想像,但我們總是努力透過課後班等,把子女的時間填滿。

黃茂樹也舉例,如日籍音樂家辻井伸行自幼失明,但父母發現其記憶力和音感極佳,針對其特長栽培成世界知名的鋼琴家;又José M. Hernández是第一位墨西哥裔美籍太空人,José的數理能力優異,雖然其也曾經歷失敗,但最終成為太空人,兩者都是發揮自身特長、優勢取得成功,「因此,不要去花錢補習缺點。」

黃茂樹也建議,若要於孩童時期即早發掘、栽培特長,最好的方法是將幼兒園階段納入義務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有助提升教師素質、減低教師的離職率,對學生而言,則擁有更完整的教學歷程。至2023年,全世界已有47國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且研究以顯示,只要一國願意投資幼兒教育,最後回饋國家的利潤,絕對高於投資的成本。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也受邀致詞,他表示,90年代教改運動風起雲湧,當年開啟多元入學、多元評量等概念,都在在說明,台灣教育正朝兼顧公益和卓越的方向邁進,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念茲在資的承諾。

鄭英耀說,除了因材施教,也應給予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建議教育可結合藝術,也從藝術戲劇等表演體驗中協助處理青少年的情緒,相信教育會有更亮麗的未來。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行「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研討會。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前首席副校長黃茂樹表示,華人社會家長很容易只看到子女的缺點。記者許維寧/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行「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研討會。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前首席副校長黃茂樹表示,華人社會家長很容易只看到子女的缺點。記者許維寧/攝影

太空人 子女 補習

延伸閱讀

立委指6大學拿地不做事 鄭英耀:支持地方收回

黃仁勳赴雅加達演講 印尼總統普拉伯沃致電歡迎「希望有天能見面」

教長鄭英耀:明年高教經費再增59億、補助私校教授調薪

被問洪一中合適運動部長嗎?教長鄭英耀自我推薦

相關新聞

僑生來台就學被當「學工」 高中校長坦言:成部分學校「續命丹」

天下雜誌報導,台灣有高中職「誘騙」東南亞華僑後代來台作為「學工」,透過僑生專班來台就學,卻被當作「學工」。中部一所知情的...

網紅作家蔡潔米呼應央視貼文挨批 暫關IG回覆功能

時尚網紅作家蔡潔米響應中共官方主張,稱台灣為「中國台灣省」,遭ELLE Taiwan切割,合作品牌也發聲明終止合作,蔡潔...

首航成功!教育部御風輪海事實習船 返回高雄母港

教育部斥資16.5億元打造御風輪海事實習船,上月底首航前往日本東京,今天結束海上實習課程返回高雄港泊靠17號碼頭,高科大...

國中會考17.5萬人報名 創新低

一一四年國中教育會考已完成報名,全國十八個考區及大陸考場總報名人數計十七點五萬人,再創新低,但更大的招生危機還在後頭。面...

巴頭、推摔都觸法 南市要求各幼兒園張貼「虐童零容忍」海報

台南市政府為確保幼兒園全面落實正向管教,教育局製作並發送「虐童零容忍」海報,分為教保服務人員版與機構負責人版,要求各園將...

台積電員工子女免設籍入學惹議 高市教育局:僅個位數申請

台積電高雄廠5座廠房將聘用8000多名員工,高雄市教育局在現階段廠房設置期間,提供員工子女免遷戶籍,只要拿出台積電員工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