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肉搏戰!盧秀燕要登場 明現身藍營北北基反惡罷造勢

神秘買單是誰? 台積電最後一盤爆3.86萬張收1055元

台中五億高中生案…夏男被控殺人 台中高分檢不起訴確定

獨/腸病毒停課之亂有解?新北擬畫「次行政區」減影響範圍

國內腸病毒正處於流行期,孩子需勤洗手。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腸病毒正處於流行期,孩子需勤洗手。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腸病毒疫情仍處在高原期,全台上周就診人數2.1萬創10年同期最高。現行各地方政府畫分腸病毒高風險停課區,是以「行政區」有1例重症或71型為標準,但新北人口眾多,光板橋區就有50萬人口,牽一髮動全身,經常性停課導致家長疲於奔命。新北市衛生局經專家會議討論,研擬將新北超過20萬人口的11個行政區細分次行政區,盼減少停課影響範圍。議員認為,防疫還是重點,應審慎考量。

新北市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只要當年度疾管署曾判定檢出腸病毒 71 型或曾發生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行政區,就會被列高風險區,若各校再符合「727」,也就是一個班級7天內出現2例腸病毒案例,就要停課7天。

全國上周通報案例創同期新高,新北市第44周通報案例有3600人次,45周則成長到3900人次,目前樹林、深坑等地區都還是高風險行政區。

經常性停課,家長哀號不斷,就有家長抱怨,新北人口眾多,達到高風險標準非常容易,學校三不五時停課,就需要另找托育場所,若孩子還在潛伏期,更易讓病毒擴散;新北市議會不分藍綠議員,都希望新北能夠重新檢討防疫規定,保護孩子同時,也要兼顧家長照顧能力。

新北市衛生局預告修正腸病毒防疫措施,考量現以行政區辦理強制停課措施,可能存在無症狀而非必要停課的機構,造成照顧者臨時請假困擾及增加幼學童臨時轉送托,可能提升傳播風險,經專家會議討論,將調整新北市11處人口在20萬以上的行政區,細分次行政區方式畫分高風險區。

衛生局疾管科長王美華表示,11區包含板橋、新莊、中和、三重、新店、土城、永和、蘆洲、樹林、汐止、淡水,根據各區地理、人口與生活範圍,各自畫分2到5個次行政區。

以板橋為例共畫分5分區,分區一包含建國里在內23里,分區二則有福翠里等38里,分區三福丘里在內27里,分區四信義里21里,分區五堂春里17里。未來高風險強制停課區域改以次行政區畫分。全案目前仍在公告期,待蒐集完各界意見後,最快年底可以上路。

社會局兒童托育科長林秀穗指出,現行制度是以行政區作為高風險畫分範圍,若是該行政區符合「727」就要停課7天,光是板橋就有50萬人口,影響確實很大,修正過後可以減少影響範圍,減輕家長與學校負擔。

新北市二寶媽議員黃淑君表示,腸病毒傳染力非常強,物理性控制還是有其必要性,衛生局以次行政區分,但板橋人口密集,跨區就讀非常普遍,以板橋國小為例,橫跨社後與新埔兩大區塊,不如以學區畫分會更有效果,但最重要還是疫苗注射與學生衛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新北市二寶媽議員江怡臻表示,腸病毒停課都是非常突然,這段時間家長很害怕接到學校電話通知,且一停課就長達一周,家長安排照顧人力常常心力交瘁,樂見市府能夠經過專家會議,在最大範圍內彈性調整停課範圍。

腸病毒 停課

延伸閱讀

台北市白天比晚上多65萬人 超出人數以「這一區」最多

腸病毒升溫!金門校園99班停課 預估11月底疫情達高峰

疫後疏於個人衛生 雲林腸病毒停班數較112年同期高

腸病毒就醫2.1萬人創新高 8歲童雙腳無力 重症入住ICU

相關新聞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部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手機集中管理 名嘴師吐槽:天真還是無知?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宣布,今(2025)年9月開學後,高中以下學生進入學校得要將手機集中管理…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學生自傷頻傳 新北檢討提解方

新北板橋某國中半年內接連發生3起學生墜樓案,有議員主張校長應比照政務官負政治責任,也要求教育局強化發掘高風險個案、設計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