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學術最高殿堂…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有趣科普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央研究院今天在台南歸仁沙崙南部院區舉辦「院區開放日」(Open House),規畫數十場科普闖關遊戲、演講和展覽,要讓大家了解環保、生物多樣性、新能源、史地、政治外交等主題活動,大批學生與親子民眾探索科學、「開箱中研院嶄新院區」。立委王定宇說,人潮比一旁的三井outlet商場還要多。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推出「海洋超能力,發電超給力」,探索黑潮洋流發電奧秘。「藍碳碳匯與海藻養殖」揭開大型養殖海藻吸碳能力。關鍵中心與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推出「我們與海廢的距離」演講座談,帶領民眾認識海洋廢棄物漂流路徑、進入海洋生態系的影響,又如何威脅地球和人類生活環境。

統計科學研究所設計「機會命運,由你決定」擲骰子遊戲,利用統計數據辨別異常事件。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展出「古代活化石:沙蠶」,顯微鏡觀察沙蠶從受精到不同幼體階段迅速成長變化,探索生物發育奧秘。分子生物研究所「真菌:今晚~想來點線蟲!」揭開食蟲真菌與線蟲神祕面紗,微觀自然界掠食交鋒,觀察線蟲如何利用費洛蒙偵測敵人,對抗真菌菌絲陷阱。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探索新藥大富翁: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之旅」以闖關遊戲,介紹新藥開發背後關鍵環節。

歷史語言研究所推出手做坊,透過製作小陶罐學習辨識陶器紋飾,了解史前時代人類生活。台灣史研究所「南方・島嶼・人文」檔案特展:「福爾摩沙縱橫行」、「島嶼台灣特有種」、「描文藝南國真善美」三大展區,帶大家台灣史旅行,加碼「解密探索」互動活動,及1934年鄉土訪問演奏會數位遊戲。

中研院表示,全新開幕南部院區帶來「最前瞻的科學新知和精彩的人文寶藏」。現場還有25間特色攤商,增添市集熱鬧氛圍。院區也安排公共藝術導覽,介紹台灣、波蘭、新加坡等藝術家結合「科技.藝境.共舞」概念作品。現場還有打卡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精美獨特的中研院紀念品」。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首辦開放日,親子體驗的有趣科普活動。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 廢棄物

延伸閱讀

總預算付委 卓揆強調「預算加上去選票多、政府無法作為」

國衛院打造「生醫多重宇宙」 竹苗學子樂闖關

培育2萬名小小科學家 國科會2024科普環島列車圓滿歸航

科學迷注意!中研院南部院區11月9日啟動 打造專屬科普之旅

相關新聞

偏鄉代理師進修難 教育部114學年將開11偏遠地區學分班

近年各縣市教甄開缺多,偏鄉教師流失問題更加受到關注。有現場老師反映,偏鄉任教多年的無證代理老師想透過在職進修取得教師證,...

班班有鮮乳 家長教師團體盼重啟

「班班有鮮乳」執行一學期就喊卡,多個家長團體、教師團體、校長團體昨在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盼能重啟政策,讓學童喝「國產乳」...

國中會考5月17、18日舉行 簡章明天公告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訂於5月17、18日舉行,教育部表示,各考區簡章自1月3日起於全國18個考區試務會及大陸考場試務會網...

家長團體盼重啟「生生喝國產乳」 行政院:會和縣市、部會討論

「班班有鮮乳」執行了一學期就喊卡,多個家長團體及教師團體、校長團體今天在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盼能重啟政策讓學童喝「國產乳...

國內首設公費技職師資班 教授看衰

為吸引學生投身技高師培,台師大工業教育系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專班,今年將招收首屆學生,公費生一年可受領十二點八萬元...

通學步道覆蓋率民怨不足 桃市府:將改善至少100校

桃園市今年屢遭點名道安不佳,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市府力推國中小學通學步道計畫,現已完成56所學校改善工程,超越原定4年5...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