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昨罷免、明喝咖啡」 朱立倫:兩手策略看清民進黨嘴臉

尹錫悅9000字向人民致親筆信!喊冤「戒嚴不是犯罪」:是總統權限

北捷多元支付閘門啟用時間確定了!這些新付款方式都能「嗶」進站

教育部拋3+2新五專救技職?學界:副學士誘因不強

立法院今天上午舉行「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公聽會,教育部推出3+2新五專模式盼拯救技職。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今天上午舉行「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公聽會,教育部推出3+2新五專模式盼拯救技職。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今天上午舉行「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公聽會,教育部推出技術型高中(高職)與科技大學合作的3+2新五專模式盼拯救技職。但教育團體指出,新五專畢業後僅能持副學士,學生可能興趣缺缺;再者,新五專架構跟技高生升讀二專沒有太大差別,再拋出新五專制度,可能影響既有五專版圖。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表示,近年教育面臨技高生減少以及技職傾向學術化,國中生逐漸向高中傾斜,導致普高生已較技高生多。也以此提醒科大,當技高招生不佳,則科大也很難收到學生,希望透過新五專模式,讓技高、科大形成命運共同體。

葉丙成指出,新五專模式的精神是讓科大、技高兩者共構課程,一起來行銷,並專注讓技術學得更精。3+2五年間學生不會被統測等升學考試干擾,屆時持有副學士學位可直接到職場就業,想升級為學士學位也可以再加值讀2年,半工半讀、就業、就學都是彈性選擇。

全教總政策部副主任巫彰玫表示,現有的五專已是「副學士」,和新五專雷同,但副學士依舊非學士,國人對於學士文憑認定很難撼動。再者,公務人員敘薪沒有副學士一項,僅有高中和大學畢業,屆時副學士將如何認定也是問題;又目前私立大學也有學雜費補助,學生可以取得學士學位,誘因其實更強。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也指出,新五專的架構跟技高生升讀二專沒有太大差別,學習成效是否流暢、技高與科大是否真的能貫通,都有待考驗。且若新五專上路,學生是否拋棄現有的五專制度再度改變現有就學版圖,進而影響到教師的工作權等,不可不慎。

EdYouth台灣一滴優教育協會理事長李瑞霖則表示,文憑主義下學生可能對持副學士興趣缺缺,且如商科學生也可能面臨沒有3+2可使用的狀況或助益不大,建議應鼓勵企業、業師進入技高以此減少學用落差,並讓學生於國中階段就確實了解高中、技高的分流與個別特色。

另外,李瑞霖也談到,教育部近期頻宣傳的AI創新新思維對技職學生「沒有幫助」,用新創思維看待教育,無法解決經濟、文化資本乃至於城鄉差距等落差,若政府在乎技職,應是確實聆聽第一線學生和家長的心聲。

國民黨籍立委柯志恩也質疑,新五專對家長、學生的誘因到底在哪?教育部說要調整學制,但建議先將補助拉齊,教育部現已補助高中職生學費一年2.5萬,但五專補助卻還停留在十年前的2萬,建議先給現行五專學生平等待遇。

教育部 葉丙成

延伸閱讀

幕後/6枚奧運桌球金牌馬龍要來台灣了

國教院新院長上任!前華梵大學校長林從一接棒 主責微調108課綱

品德教育須靠思辨建立 葉丙成:權威灌輸成效差

葉丙成談創新阻礙:台灣人常覺得忍一忍就過去了

相關新聞

偏鄉代理師進修難 教育部114學年將開11偏遠地區學分班

近年各縣市教甄開缺多,偏鄉教師流失問題更加受到關注。有現場老師反映,偏鄉任教多年的無證代理老師想透過在職進修取得教師證,...

班班有鮮乳 家長教師團體盼重啟

「班班有鮮乳」執行一學期就喊卡,多個家長團體、教師團體、校長團體昨在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盼能重啟政策,讓學童喝「國產乳」...

國中會考5月17、18日舉行 簡章明天公告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訂於5月17、18日舉行,教育部表示,各考區簡章自1月3日起於全國18個考區試務會及大陸考場試務會網...

家長團體盼重啟「生生喝國產乳」 行政院:會和縣市、部會討論

「班班有鮮乳」執行了一學期就喊卡,多個家長團體及教師團體、校長團體今天在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盼能重啟政策讓學童喝「國產乳...

國內首設公費技職師資班 教授看衰

為吸引學生投身技高師培,台師大工業教育系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專班,今年將招收首屆學生,公費生一年可受領十二點八萬元...

通學步道覆蓋率民怨不足 桃市府:將改善至少100校

桃園市今年屢遭點名道安不佳,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市府力推國中小學通學步道計畫,現已完成56所學校改善工程,超越原定4年5...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