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昏迷指數仍是3!康橋環島車隊遭撞 彰基搶救重傷學生是擊劍選手

黃呂錦茹難逃羈押命運?台北地院收抗告狀 立即送高院審查

鍾文智潛逃恐有親友接應 北檢搜索拘提胞妹、姪女等4人訊問中

學生手機成癮解方公聽會 教育界:很多家長也是手機成癮者

教育部資科司長吳穎沺表示,教育部從5年前就開始訂定載具使用的相關原則,但仍須與時俱進進行研議。記者李芯/攝影
教育部資科司長吳穎沺表示,教育部從5年前就開始訂定載具使用的相關原則,但仍須與時俱進進行研議。記者李芯/攝影

學生手機成癮問題愈來愈受到重視,世界各國都在研議解方。有專家學者在公聽會中提到,解決手機成癮問題需要家庭教育配合,嘉科實驗高中校長林怡慧表示,很多家長自己也是手機成癮者,家長對孩子未來手機的使用模式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教育部則表示,現行針對載具使用的相關原則,未來會再研議家庭教育等配套措施。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范雲今主持「過曝世代、手機成癮與校園學習」公聽會,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李雅文表示,現在學校對手機的管理缺乏明確的法律規範支持,當學生違規使用,有些家長不配合就向學校、教育局投訴,更嚴重的就是找里長、民代施壓,但若家長配合度不高,就難以建立一致性規範。

許多專家學者認為,解決學生網路成癮問題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民進黨立委郭昱晴舉例,歐美國家針對兒童、青少年的螢幕使用訂定規範,其中,瑞典所規定的不只有學生在學校的使用方式,還有規定父母必須規範未成年者使用螢幕的時間。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父母應以身作則,與孩子或學童講話時把手機收起來。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副教授陳建志提醒,家庭教育才是網路成癮真正的關鍵,在數位時代,家長常以數位育兒,孩子從2、3歲起就習慣網路,如何要求孩子不要網路成癮?因此,未來數位學習的指引應納入網路成癮相關內容,同時向家長宣導,從家長做起是網路成癮議題的關鍵。

林怡慧同樣認為家長是影響孩子的關鍵,很多家長自己也是手機成癮者,家長對孩子未來手機的使用模式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學校可以透過親師溝通、親職教育的機會來影響家長,從自身做起,陪伴孩子、與孩子對話是很重要的。

教育部資科司長吳穎沺表示,教育部從5年前就開始訂定相關原則,但仍須與時俱進進行研議,除了辦法本身,還有家庭教育、學生溝通等相應的配套措施,都需要有系統地思考。另外,有立委提到需做家長的數位教育指引,今年8月底教育部發布的指引中雖有提及,但內容主要是關於數位學習,會後會把公聽會的建議納入修改。

教育部 溝通 網路成癮

延伸閱讀

學生手機成癮、帶「AB機」 教育部:訂定強度高的規範

桃市大成國小操場老舊 傳去年釀上千起受傷案件…教育局澄清

政大、中央跟進 114學年實施1學期16周

山陀兒釀災 國科會規畫災防細胞簡訊納淹水示警

相關新聞

台大學生擺攤連署罷免 校長陳文章:都在校外

大罷免浪潮不斷,甚至有罷免團體進駐校園,被指在校園宣傳罷免已違反「選罷法」和「基本教育法」,日前更有罷團進入台灣大學校園...

國教院建議教科書言明 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中達成兩項共識,建議歷史教科書呈現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中英文史...

教育部稱校園「大罷免」是公民活動 學者批:淪於詭辯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認為學生於校內擺放大罷免攤位屬學生言論自由、公民活動,非政黨活動,應予尊重,但教育部過去就曾函示說明教...

爭教師離線權 教團籲先加導師費

教師「離線權」話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第一線教育現場認為,導師承擔大量班級經營與溝通責任,最需離線權保障。教團直言,即時通...

回響/非六都高中職 減招門檻放寬

本報去年報導,非六都縣市因人口外流與少子化,全台已有十八所公立高中職向教育部提出調降班級人數。教育部日前修正「高級中等學...

APCS 1年增至6次 實作可分級

隨著愈來愈多大學資工、電機系將APCS(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列為升學參採之一,報考人數也逐年增加。教育部如今迎來APC...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