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普亭打給我」川普:美國可能將涉入以伊衝突 他可當和事佬

為什麼是「台灣台語」?文化部:根據「名從主人」2原則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記者黃義書/攝影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記者黃義書/攝影

教育部依據文化部發布「國家語言發展報告」,9月底將「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更名為「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再度引發獨尊「閩南語/台語」的多年爭議。文化部次長李靜慧今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專案報告時表示,無論是國際人權標準、聯合國各項決議,或主流國家都採「尊重使用者/族群自稱(名從主人)」的原則,以表示對該族群基本人權的尊重。

而根據文化部的語言調查,85%閩南語使用者的認同名稱為「台語」。基於兼顧各族群「不想被排除在台灣語言之外」,以及「尊重各族群對語言的自稱」等兩項原則,因此文化部在「國家語言發展報告」上,建議行政院書面建議用語訂為「台灣台語」。她指出,「台灣台語」命名將「台語」視為「專有名詞」,而非指涉「台灣的所有語言」。「台灣台語」為「國家語言」之一,並無侵犯台灣其他語言併存地位之意。

李靜慧指出,無論是國際人權標準、聯合國各項決議,或主流國家都採「尊重使用者/族群自稱」的原則,以表示對該族群基本人權的尊重。而根據文化部的語言調查,85%閩南語使用者的認同名稱為「台語」。基於兼顧各族群「不想被排除在台灣語言之外」,以及「尊重各族群對語言的自稱」等兩項原則,因此文化部在「國家語言發展報告」上,建議行政院書面建議用語訂為「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族語」、「台灣手語」等。

日前有金門人表達想使用「金門語」 名稱。李靜慧表示,對於離島語言如金門、馬祖等,文化部亦將以同樣原則,尊重住民多數決定之語言名稱。

李靜慧表示,「台灣台語」命名將「台語」視為「專有名詞」,而非指涉「台灣的所有語言」。為了展現所有語言皆已在台灣落地生根、在地化,於各語別冠上台灣及地名,如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族語言、台灣手語、馬祖語,以表示所有語言都是台灣的語言。「台灣台語」為「國家語言」之一,並無侵犯台灣其他語言併存地位之意。

立委徐欣瑩表示,將「閩南語」稱為「台語」,會讓其他族群被質疑「你是台灣人,為什麼不會說『台語』」?這種用法會造成族群撕裂,造成語言的使用者互相掣肘,加速彼此消亡的速度。立委鄭天財表示,民間稱「台語」沒問題,但要讓「台灣台語」成為國家的正式用語,就會造成族群的撕裂。他透露,陳水扁時代的國家語言發展法,便是因為擔心「台語」之稱會撕裂族群而無法通過。立委涂權吉表示,稱「台灣台語」會讓外界認為台語是台灣的主流語言,希望客委會能為客家族群發聲,堅持國家語言發展法中尊重各族群的平等觀念。

文化部 國家語言 台灣台語

延伸閱讀

用文化幣看國片 加碼送百點還可抽金馬造型悠遊卡

「台灣台語」侵犯其他語言?文化部:「台語」是專有名詞

台中文資園區「在家種一片森林」國際級插畫化身療癒基地

賴總統國慶晚會致詞「祖國說」發酵 藍營籲「拿國旗和人民一起唱國歌」

相關新聞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部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手機集中管理 名嘴師吐槽:天真還是無知?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宣布,今(2025)年9月開學後,高中以下學生進入學校得要將手機集中管理…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學生自傷頻傳 新北檢討提解方

新北板橋某國中半年內接連發生3起學生墜樓案,有議員主張校長應比照政務官負政治責任,也要求教育局強化發掘高風險個案、設計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