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淡水晚間老舊平房火警1死1傷 24歲男子燒成焦屍

0050恢復交易爆量漲 外資不埋單竟高居賣超第一

五億高中生婚姻無效 龐大遺產如何繼承?律師分析4結果

不滿執政黨把金門腔當台語 陳玉珍:凍刪文化部相關預算

國民黨金門縣立委陳玉珍表示,民進黨中央漠視金門閩南語的發展,企圖將金門語矮化成為台灣台語(金門腔)的作法,她感到十分憤怒與不滿,未來會針對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計畫預算提出凍結或刪減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金門縣立委陳玉珍表示,民進黨中央漠視金門閩南語的發展,企圖將金門語矮化成為台灣台語(金門腔)的作法,她感到十分憤怒與不滿,未來會針對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計畫預算提出凍結或刪減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文化部今天在金門舉辦2024第二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台灣台語(金門腔)論壇」,國民黨金門縣立委陳玉珍表示,民進黨中央漠視金門閩南語的發展,企圖將金門語矮化成為台灣台語(金門腔)的作法,她感到十分憤怒與不滿,未來會針對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計畫預算提出凍結或刪減案。

陳玉珍表示,她早在上屆立委任期時便與教育部研商,由教育部自辦認證考試或是授權地方政府辦理認證,讓金門的教師能夠以「金門話」來傳授本土語言,避免金門的下一代人將逐漸失去金門語的腔調、發言及用詞。

陳玉珍指出,去年4月間,文化部推出「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其中列出6種書面建議用語及28種口語名稱,卻沒有將金門閩南語單獨列出。為此,她還特地用金門話質詢當時的文化部長史哲,史哲也明確表明聽不太懂,更確認了金門閩南語確實有獨立分出一支的必要性。

陳玉珍說,當時史哲承諾說會在第二梯次將金門語列入,沒想到列進去的方式卻是將金門閩南語變成台灣台語(金門腔),這點她完全無法接受。

陳玉珍指出,閩南語一詞指的是流通在福建南部地區的語言,而且閩南語因其地方的區別而有不同的口音。早年台灣因多來自福建南部的閩南人,使得閩南語成為台灣島和澎湖群島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後來台灣閩南語又歷經日據時期的洗禮,參雜部分日本語發音,逐漸成為現在通稱的台灣台語。

陳玉珍強調,金門閩南語自頭至尾,就與台灣台語無關,更不應該被歸類為台灣台語的一種腔調,文化部不應漠視金門的語言發展的文化歷史,恣意將金門閩南語併入成為台灣台語(金門腔),這是對金門閩南語的不平等對待,更是妨礙語言文化多元發展的願景,與「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宗旨明顯違背。

陳玉珍說,她除不願意出席在金門舉辦的論壇,以表達她個人的強烈不滿外,未來也會針對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計畫預算提出凍結或刪減案,直至文化部將金門閩南語比照馬祖語(閩東語),獨立成為一種國家語言,積極予以傳承、復振與發展,真正落實多元、包容及尊重的文化價值。

金門 國家語言 台灣台語

延伸閱讀

大陸文旅部宣布:將於近期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

應金門參訪團爭取 大陸將於近期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

影/賴清德823談話受關注 陳玉珍:兩岸應和平多交流

陸客赴金露曙光!陳玉珍透露近期有好消息 業者:希望別等太久

相關新聞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部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手機集中管理 名嘴師吐槽:天真還是無知?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宣布,今(2025)年9月開學後,高中以下學生進入學校得要將手機集中管理…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學生自傷頻傳 新北檢討提解方

新北板橋某國中半年內接連發生3起學生墜樓案,有議員主張校長應比照政務官負政治責任,也要求教育局強化發掘高風險個案、設計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