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兒少網路霸凌、性影像傳播增
網路普及,社群軟體使用率高,學生遭遇網路暴力情況增加。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昨天舉辦兒少網路安全年會,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說,研究發現,二○二一年至二○二四年,國小、國中族群在網路被霸凌、性影像傳播比率顯著提升,影響憂鬱、自傷情況呈現上升趨勢。
國衛院研究發現,去年兒少遭遇實體霸凌占比為百分之八點八,今年上升至百分之十四點五;去年遭遇網路霸凌占百分之二點七,今年增為百分之四點四,顯示兒少遭遇實體或網路霸凌均有增加趨勢。兒少性影像外流情況,去年百分之四點六兒少曾提供私密照給他人,今年約百分之四點一五,去年有百分之三點九兒少傳送個人性相關訊息,今年則有百分之三點四六。
林煜軒說,調查對象從國小至高中,其中國小受害者最多,原因是霸凌定義為「強者欺負弱者,年齡愈小愈容易受害」。
實體、網路霸凌情況也反應在兒少實際心理狀況。「以學校教育現場每班卅人推算,幾乎每班至少有一人將私密照傳送給他人。」林煜軒說,網路霸凌、私密照外流,已導致近四年兒童憂鬱、自傷狀況增加,國內一項發表於國際期刊研究,將自殺風險分為○至五十四分,分數愈高風險愈高,遭遇網路霸凌者,自殺風險增加六分。
兒少代表廖康佑說,學生交流很難不使用社群,他曾遇過同學在網路上發表意見,遭立場不同廿多位同學留言攻擊,經由他協助保存證據,截圖給學校相關處室,該名同學接受輔導諮商,內心才沒留下陰影。
iWIN調查,二○一八年起兒少性影像事件逐年上升,統計去年一至八月,已有二三七名兒少遭遇性影像外流,外流網址三五○個。iWIN網路防護機構執行長黃益豐說,兒少性影像外流主因包括情感糾葛、打工誘騙、視訊裸聊等,兒少網路安全議題,已從一般色情走向霸凌、自殺、虛擬兒少性影像,政策及教育宣導須及時調整築起防護網,減少憾事發生。
立法委員林月琴說,青少年被稱為「網路原住民」,卻缺乏應對霸凌、性影像事件經驗,稍有閃失恐造成難以復原傷害,希望政府不要再停留在口號、海報、布條和作文比賽上,應將網路安全理念落實到課綱和實際教育現場,培養下一代自我保護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