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補助科研人才 教團批國科會「怠於監督」
國科會每年花近廿億元預算,補助學術、科研機構延攬科技人才或研究學者,然而卻有不少研究員,即便年年獲延攬,最終仍未進到產業界或學界任職,引發討論。高教工會直言,國科會怠於監督經費的使用方式,反而變相強化了學術界非典型就業的狀況,國科會應該要以制度修正去鼓勵長期聘用。
國科會:學研機構未開缺
國科會表示,追蹤十年內受補助之博士級研究人員,同一受延攬人,累計補助年數為二年以內的最多,占六成,其次是為二至四年,占三成,五年以上者僅約一成,此類研究員多為高階技術人員,未有機會轉正,主要是受到執行機構員額限制,又以學研機構未釋出正式員工缺額為主因。
國科會強調,僅負責經費補助,但各執行機構的員額,是否因預算或其他考量而未開缺。並不在國科會的主管業務之下,未來會持續提供強化博士級人才培育及跨域發展的資源,支持多元生涯規畫。
中研院:員額尚未聘滿
不過對於國科會指學研機構「未開缺」說法,作為學研機構之一的中研院則回覆,中研院研究(技術)人員有編列名額,目前尚未聘滿,且各所、中心並無因員額不足而無法新聘人員的問題。
高教工會執行秘書張志綸認為,正常來說,這些人早就該獲得正式的研究職位,或是正式的教職,國科會作為編預算的單位,當然有能力也有責任,監督鉅額的經費是被如何運用,而非放任各單位以非典型聘僱的方式運用經費。
張志綸說,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研究員長年處於一年一聘的非典型勞動,建議國科會應該要以制度修正去鼓勵長期聘用,例如一所學校使用國科會經費的人員中,要有多少比例以上必須是納入編制內的人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