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山、萬里災情慘重 明天是否陪賴總統勘災?侯友宜反應曝光

基隆消防員颱風天買便當被拍照公審 仁愛分隊回應了

主辦國伊朗紅色旅遊警戒 台灣今年未參加物理奧林匹亞

今年是台灣自1994年參賽以來,除因疫情停辦的2020年外,唯一一年未派出代表隊參與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圖為今年台灣參加由馬來西亞主辦的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當時8名國手共獲得3金、5銀佳績。圖/教育部提供
今年是台灣自1994年參賽以來,除因疫情停辦的2020年外,唯一一年未派出代表隊參與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圖為今年台灣參加由馬來西亞主辦的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當時8名國手共獲得3金、5銀佳績。圖/教育部提供

今年第54屆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在伊朗舉辦,我國一向是物奧國際排名常勝軍,年年參與、年年傳回捷報。不過,今年是台灣自1994年參賽以來,除因疫情停辦的2020年外,唯一一年未派出代表隊參賽。教育部指出,是因主辦國伊朗旅遊警示為橙色、紅色,且原訂要參加的80國,最終有34國都未參與。

按國際物奧選訓及參賽計畫,國手在初選階段約需從300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之後參與複選、決選研習營、兩階段賽前研習營,過程中還有由馬來西亞主辦的亞洲物奧。今年共8名國手已經在亞洲物奧中獲得3金5銀、國際排名第5名,原訂7月21日至29日前往伊朗參加國際賽。

不料,伊朗自4月起與以色列間爆發直接衝突,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將該國依照地區列為橙色警示及紅色警示。教育部委辦團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於賽前向國際物奧委員會了解,原應有80國參賽,但賽前已有日本、加拿大、西班牙、法國、美國、英國、香港、新加坡、瑞士、韓國等31國表明不參賽,賽後確定本屆僅46國參加。

根據大會資料,近年國際物奧團體成績常進前5的我國及韓國、美國、新加坡均缺席賽事,今年的冠軍是自2004年起就蟬聯至今的中國大陸,接著依序為俄羅斯、羅馬尼亞、伊朗。

教育部說,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第25屆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除2020年俄羅斯辦理的國際物奧因疫情停辦、我國未參加外,其他各屆我國均有參加。

物奧選訓及參賽計畫主持人、台師大物理系教授陳傳仁表示,教育部很早就在了解本屆參與情況,選手大約是在6月上旬亞洲賽回國後接獲消息,台師大屬執行單位,按教育部決定不參與本屆物奧。他表示物奧是非常重要的賽事,讓頂尖選手有目標,並培養出很多未來走向學術的人才,我國選手這次雖因特殊因素無法參與,未來還是會持續對選手的培訓。

依據「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第3條第3款規定,獲得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及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銅牌獎、榮譽獎、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獎、歐哈囉蘭(O'Halloran)獎、銀牌獎、銅牌獎或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者,保送大學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各學系。教育部表示,本競賽的國家代表隊選手,教育部將依疫情期間模式,「推薦」入大學校院各學系。

伊朗 奧林匹亞 教育部

延伸閱讀

不滿拖延以哈停火談判 拜登飆罵內唐亞胡「不要再唬爛我」

哈瑪斯首領之死爆內鬼!伊朗拘捕20多人 軍情界高官、飯店員工涉案

遇害新說法!哈尼雅遭暗殺身亡 伊朗革命衛隊:被「短程砲彈」炸死

數百名教保員上街爭權益 教育部:將盡速和地方協商

相關新聞

老校舍整建補助 挨批過低

我國老舊校舍逾萬棟,屋齡五十年以上約二二○○棟,中央補助整建金額被批過低。立委呼籲中央政府應採專案計畫方式,編列長期預算...

梵谷「停泊的船隻」10億天價成交 刷新亞洲拍賣紀錄

「梵谷:尋光之路」特展上月於富邦美術館開展,梵谷畫作也在拍賣市場傳出好消息。佳士得The Henderson亞太新總部開...

教師荒加劇 北市國小缺口達4成

不只代理教師荒,現在也出現教師荒,每年取得教師證後擔任正式教師及公校代理教師的比率,十年內從六十九點一%下滑至五十七點五...

賴清德頒師鐸獎 清大教授李敏穿「以核養綠」T表達理念

賴清德總統今表揚113年72位師鐸獎得主,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敏受獎時穿「以核養綠」的T恤。李敏是20...

葉丙成:補全科 破壞孩子自主學習

標榜適性揚才、減輕學生壓力的一○八課綱上路多年,高中生補習、學習歷程檔案軍備競賽的情況不斷受到關注。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

學校強制要穿制服 民團:當軍隊管

極端天氣下,夏天屢創高溫,家長抱怨學生一到校就全身汗,制服吸汗差、難散熱,但到了冬天,制服也不保暖,學生常要多穿好幾件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