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民主黨籍州議員夫婦遭暗殺身亡 槍手冒充警察登門行凶

普亭致電川普祝生日快樂 雙方都盼結束中東衝突

將在全台建立100處文化基地 李遠:打造文化為國家經濟力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在台南美學館展出,2位前後任文化部長,偕同柯文杞太太邱金菊及兒子何琦偉等人出席開幕儀式。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在台南美學館展出,2位前後任文化部長,偕同柯文杞太太邱金菊及兒子何琦偉等人出席開幕儀式。記者吳淑玲/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今天在台南出席台灣鄉土畫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畫展開幕典禮,拋出將在全台成立100處文化基地的構想,就如台南美學館是串連南部的7縣市,文化基地的構想,就如社區營造、地方創生,加上很多文化場館,但以往都是各自做,文化基地建立起來後可以互相支援,不會各自為政,像韓國文化會那麼強是把文化當作一個國家的經濟力,直接在國外可以產生產值,台灣是晚了一些,但現在剛好是可以做這些事情的時機。

國立台南美學館舉辦的「本土美學的建構者─柯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文化部長李遠和文化部前部長李永得、何文杞太太邱金菊、兒子何琦偉、策展人成大名譽教授蕭瓊瑞、國立台灣文學館前館長鄭邦鎮、台南市文化局長謝仕淵等人出席開幕典禮。

李遠在致詞時表示,未來想推動在台灣找100個文化基地,可以透過這樣文化基地,讓小朋友可以來看到台灣歷史上所有重要的藝術、藝術家的作品;年輕藝術家也可以在這裡茁壯,台南生活美學館是統合整個南部的7個地方,很拉近他對文化的認知,文化就是生活、生態、和產,最近希望文化能夠有經濟價值,它才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李遠事後受訪指出,他最近準備要發表一個對整個文化部,未來的政策的想法,其中就是要連結整個台灣南北的文化基地,所謂文化基地的構想,就是剛開始是社區營造、地方創生,還有很多文化場館,但大家都各自做,建立100個文化基地的目的,一個是可以互相支援分配,藝術家可以來往,然後大家不會各自為政。

李遠說,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另外就是希望是對青少年的教育場域,舉例如說文化幣如果給青少年用的話,最多的就是書店,百分之40是書店,再來是電影院,文化場館可能是第3,未來希望青少年可以多選擇文化場館,就要有吸引他覺得來這邊看一個美術展、聽一個音樂會,的一種文化體驗,但是需要一個串聯跟更多的資源。

李遠說,台南還有美術館、很多文化園區,包括屬於文化部的台灣文學館、台灣歷史博物館等,其實台灣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的社造還有整理,其實很容易找到這些文化基地,現在要做的是這些點的資源怎麼樣串連、活動如何連接,吸引青少年兒童來參觀,最後還可以變成一個文化的產值跟經濟,慢慢的產生一些經濟效應。

李遠指出,像台南美學館發展的方向強調生活、生態最後是生產,文化本身如果能夠產生經濟的話,才可以永續經營,韓國為什麼文化會那麼強,是是把文化當作一個國家的經濟力,直接在國外可以產生產值,台灣是晚了一些,但是這個時候時間剛好差不多可以做這些事情。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在台南美學館展出,2位前後任文化部長,偕同柯文杞太太邱金菊及兒子何琦偉等人出席開幕儀式。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在台南美學館展出,2位前後任文化部長,偕同柯文杞太太邱金菊及兒子何琦偉等人出席開幕儀式。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起台南生活美學館展出。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起台南生活美學館展出。記者吳淑玲/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出席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記者吳淑玲/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出席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記者吳淑玲/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和前部長李永得今天均出席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記者吳淑玲/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和前部長李永得今天均出席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在台南美學館展出,2位前後任文化部長,偕同柯文杞太太邱金菊及兒子何琦偉等人出席開幕儀式。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在台南美學館展出,2位前後任文化部長,偕同柯文杞太太邱金菊及兒子何琦偉等人出席開幕儀式。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起台南生活美學館展出。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灣鄉土繪畫先驅藝術家何文杞逝世周年紀念展今天起台南生活美學館展出。記者吳淑玲/攝影

李遠 台南

延伸閱讀

文化部首推繪本及圖文書創作新秀獎勵 即日起受理申請

巴黎文化奧運台灣舞台與劇目開箱 卓榮泰、李遠探班

三軍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本堂 文化部長李遠:一小步花了44年

李遠宣布「請囡仔來看戲」 拿戲偶笑喊:做文化部長最快樂的一天!

相關新聞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部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手機集中管理 名嘴師吐槽:天真還是無知?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宣布,今(2025)年9月開學後,高中以下學生進入學校得要將手機集中管理…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學生自傷頻傳 新北檢討提解方

新北板橋某國中半年內接連發生3起學生墜樓案,有議員主張校長應比照政務官負政治責任,也要求教育局強化發掘高風險個案、設計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