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北新店鐵皮工廠火警濃煙沖天 近百消防員搶救…雙和也聞到燒焦味

李遠宣布「請囡仔來看戲」 拿戲偶笑喊:做文化部長最快樂的一天!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特別拿上戲偶,提及以前在做的就是文化扎根的工作,在看完劇團以小朋友互動方式演出,更感動形容「今天是我來做文化部長最快樂的一天」。圖/傳藝中心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特別拿上戲偶,提及以前在做的就是文化扎根的工作,在看完劇團以小朋友互動方式演出,更感動形容「今天是我來做文化部長最快樂的一天」。圖/傳藝中心提供

「今天是我來做文化部長最快樂的一天!」文化部長李遠舞動手中的布偶,開心宣布「傳藝Go Young校園巡演」暨「兒童歌仔戲—親子劇場匯演」兩項計畫起跑。這兩項計畫將帶動全台超過4萬個學童與親子觀眾參與,讓傳統藝術向下扎根接軌新世代。

記者會不只邀來台北木偶劇團、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及唐美雲歌仔戲團等計畫參演團隊接力匯演,也開放親子觀眾一起參加。李遠則在台北木偶劇團的「燈猴」表演中,與現場小朋友扮演海浪及魚的角色。

「今天是做文化部長最快樂的一天。」李遠表示,擔任文化部長前的工作就是跟著紙風車劇團上山下海表演、帶著劇團到學校反毒。到真正擔任文化部長時,「我最想做的還是文化扎根計畫,第2個則是將台灣的傳統文化帶到全世界」。

李遠表示,將在8月推出專屬兒童及青少年的「小公視」頻道;文化幣也研議下降適用年齡至國中(13歲);同時,文化部正規劃繪本作家培育計畫,預計以1年培育30名繪本作家的規模,支持台灣的兒童繪本創作;而國家兒童未來館更是文化部將送給小朋友可以在裡頭發揮無限想像的地方。李遠說,「就是這些動力,讓我想要當文化部長」。

李遠表示,台灣傳統戲曲劇團保有豐沛的生命力,在這次的巡演計畫中,劇團特別為小朋友設計新的劇目,並融入了許多互動的內容,相信劇團也能從演出中孩子們的回饋,延續製作更多孩子們喜歡的創作,「劇團走進學校、走到戶外,讓全家大小一起來親近傳統戲曲,這就是我們未來固定要做的事」。

傳藝中心表示,2024年「傳藝Go Young校園巡演計畫」延續去年執行成效,與教育部共同合辦,共計補助22個演藝團隊進入國小校園巡演,演出類型包括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傀儡戲、說唱、原住民古謠、客家歌謠等,參與學校數達220所,其中包括至少70所偏遠地區學校,參與學童數達22000人以上,藉此從小培養傳統戲曲欣賞人口。

今年首度舉辦的「兒童歌仔戲—親子劇場匯演」,將與桃園市、彰化縣、雲林縣、台南市、屏東縣、台東縣等6個縣市政府攜手合作,提供專為孩童設計、適合闔家觀賞的歌仔戲劇目。演出現場也將結合藝術推廣體驗活動,透過「演出欣賞」與「實作體驗」,增添親子互動的樂趣,讓孩童獲得全方位的學習體驗。兩項計畫預計吸引全台各地超過40000名的學童及親子觀眾欣賞,將傳統戲曲扎根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文化部長李遠(中)與小朋友撐起布袋戲戲偶,來場趣味的對手戲。圖/傳藝中心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中)與小朋友撐起布袋戲戲偶,來場趣味的對手戲。圖/傳藝中心提供

歌仔戲 李遠 文化部 布袋戲 劇場

延伸閱讀

暑假用文化幣看國片 看愈多領愈多 最高可領1千點

李遠力挺暑期國片潮 推文化幣優惠當啦啦隊

中正紀念堂撤儀隊?文化部:未定案 但會盡速拍板

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 李遠:不會讓三軍儀隊日曬雨淋

相關新聞

國防藥學系招生人數12年增3倍 藥師:供需失衡非民眾之福

日前教育部允許國內三家學士後醫學系新增招生名額,引發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主持會議,協調衛福部與教育部,維持國內130...

醫師增名額爭議未止 29醫團聲明「反對招生黑箱灌水」

近期清華、中興、中山三校醫學系名額擴增爭議,已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制度邏輯是否被顛覆、政策承諾是否遭破壞的嚴重議題。...

遭控經歷涉假 台大副校長:爆料非事實、將採法律行動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被爆料,她聲稱研究獲得數個國際通訊標準認證,但經歷涉嫌誇大不實。廖今天透過律師提出聲明,指未有違...

葉丙成請假接受性平案調查滿一個月 教育部:調查進行中葉持續請假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臉書發文涉洩露學生性平案個資,民進黨立委要求將其送性平會調查,葉丙成後來請假一個月,教育部性別平等教...

繁星錄取台大醫高中生科展作品遭撤獎 中市教育局說話了

台中一名高中生今年繁星錄取台大醫學系,其科展得獎作品被認定違反研究倫理,遭撤銷參賽資格與獎項;台灣大學將開會討論該生錄取...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