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內最困難工作潘文忠這麼說 品德教育「不是讓孩子背教條」

媒體人王時齊今日在Yahoo TV「齊有此理」節目上,訪問教育部長潘文忠。訪談中談到108課綱的審議是一項大工程,先前課綱遭批評無恥、去中化,潘文忠強調現在的品德教育不是要讓孩子背教條,而是在生活中實踐,且課綱涉及中國的份量並無減少。
二度擔任教育部長的潘文忠,是台灣教育史上任期最久的教育部長。王時齊今日在訪談中問他任內最複雜、最困難的工作是什麼,潘文忠表示:「一定是108課綱」。課綱內容關係到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從國小到高中、技術高中都包含在內,是一項龐大工程。
2016年發生過反課綱運動,潘文忠表示,年輕孩子認為課綱處理過程不夠公開、缺乏公共參與討論,所以後來強烈要求課綱審議過程要有學生參與。審課綱的時間長達2年9個月,到後期幾乎每周兩天周末都在開會,他幾乎主持每一場會議。
王時齊問到先前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批評課綱無恥,也有人認為現在學生連岳飛都不認識。潘文忠回應,108課綱最重要的設計是必須跟著社會、國際需求的趨勢,因此各領域專家在討論國文課綱時,不會設定去中化、調降文言文比例這樣的目標,而是要讓孩子學會表達、溝通、思辨。在討論課綱時,不會聚焦哪篇古文沒擺進來,例如沒有顧炎武的廉恥就會缺了廉恥,孩子原本要學會的語文能力,不會因為沒有哪一篇課文就不足。
潘文忠指出,社會上討論指學生不重視品德,但現在的品德教育不是要讓孩子背教條,而是在生活的實踐中理解禮貌、廉恥,不需要像過去一樣每周要背出中心德目。同樣的,語言的學習不是一直執著文白占多少比例,而是想讓孩子學會什麼能力。
針對新課綱去中化的爭議,潘文忠表示,過去國高中的歷史課內容相似,都是用編年史的方式,只是國中階段內容沒有那麼細、那麼深入。潘文忠解釋,現在涉及中國的內容份量沒有減少,只是國中學通史,高中階段導向更多互動議題,像是朝代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互動,讓孩子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在背歷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