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度空難竟發炫耀文!男星搭私人飛機被炎上:道歉刪文

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加劇 內唐亞胡:持續攻擊行動

火光照夜空!高雄陸軍左營油庫庫房雨中失火 燃燒20分鐘撲滅

研究所「碩博合開課」突遭教部縮限 大學教授不滿:當我們幼兒園?

本報日前接獲私立大學教師反映,教育部日前到學校進行政策宣導說明會,其中一項檢核指標要求學校不得「跨部、跨學制、跨系科或跨年級合併授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日前接獲私立大學教師反映,教育部日前到學校進行政策宣導說明會,其中一項檢核指標要求學校不得「跨部、跨學制、跨系科或跨年級合併授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日前接獲私立大學教師反映,教育部日前到學校進行政策宣導說明會,其中一項檢核指標要求學校不得「跨部、跨學制、跨系科或跨年級合併授課」。學校質疑,教育部欲縮限研究所行之有年的碩博合開課程,且學校根據人事成本、學生數考量,連台大都有碩博合開課程,不滿教育部把大學當幼兒園管。

有私立學校教授表示,教育部三月陸續辦理數場政策宣導說明,上學期也曾提出專科以上學校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檢核指標,近期再分三波造訪學校,其中不乏中原、輔大、元智等辦學優良私校,以及公立大學亦受查察。

該名教授指出,指標多設有要求學校不得「跨部、跨學制、跨系科或跨年級合併授課」,但碩博班課程合開是慣例,連國外都是常態,且部分學校博士生人數少,人事考量上不可能因少數人開出大量的課,學校確實不好作業,「當我們幼兒園?」

也有公立學校教授指出,「連台大都是碩博合開。」學校也在想應對方式,鼓勵碩士上修評估會是可行方法,如將課程開在博班,讓碩士生上修,但博班至少需有一人修課,否則課程必須回歸碩班。如此則要將博士生可用時間納入開課考量,若開課時段不方便博士修讀,則建議將課程開在碩班。

中正大學副校長詹盛如分析,教育部設有「專科以上學校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應行注意事項」,如第四點指出學校問題樣態,如預警學校,或已查有事證,認定學校科系所實際開課情形已損害學生受教權等,若學校有上述狀況,教育部確實可代位監督維護學生受教權益;若無,則有違背注意事項和大學自主的疑慮。

詹盛如談到,學校狀況若無不佳,不應用該注意事項介入,給學校自我校正的空間即可,但若學校隨意併班上課,則當然可要求改善。

詹盛如指出,碩博課程分開的好處在優化生師比,並鼓勵學校在財務許可狀況下多聘教師;又碩博合開也不是沒好處,如兩種身份的學生可彼此激盪,博士生也能帶領碩士生做實驗,教授教學也能更多元化;單純的博士課程人數若太少,則不可能有多樣的教學方式。

教育部日前到學校進行政策宣導說明會,2-4項被認為是要縮限學校碩博合開課程的傳統。圖/讀者提供
教育部日前到學校進行政策宣導說明會,2-4項被認為是要縮限學校碩博合開課程的傳統。圖/讀者提供
112學年度第一學期專科以上學校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檢核指標,其中1-7項引發大學不滿。圖/讀者提供
112學年度第一學期專科以上學校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檢核指標,其中1-7項引發大學不滿。圖/讀者提供

科系 教育部 教師 幼兒園 台大

延伸閱讀

全美各地高校師生支持巴勒斯坦 有意扎營直到訴求得到滿足

陸清華大學成立AI學院 在台灣成長的姚期智為首任院長

手機社媒助燃 哥大挺巴抗議活動延燒全美

「拔管」張廖萬堅任教育部政次 藍委痛批:請強盜管老師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部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手機集中管理 名嘴師吐槽:天真還是無知?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宣布,今(2025)年9月開學後,高中以下學生進入學校得要將手機集中管理…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