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反惡罷銀彈告急跟媽媽借養老金 藍委如何扭轉頹勢?

與學生們聚餐 管中閔因這理由「吃不到」:AI時代我活得真BI

高雄85大樓疑電氣爆炸 6工人燙傷、嗆傷急送醫

Prompt成顯學 學者籲:大一國文改革納入AI文本生成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指出,AI2.0的年代必須與電腦對話,請電腦協助解決問題,因此,預計Prompt Skill(提示技能)將是學習重點。記者林澔一/攝影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指出,AI2.0的年代必須與電腦對話,請電腦協助解決問題,因此,預計Prompt Skill(提示技能)將是學習重點。記者林澔一/攝影

教育部今天於台中朝陽科大舉行大學校長會議。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指出,現在是AI2.0的年代,必須與電腦對話,請電腦協助解決問題,因此,預計Prompt Skill(提示技能)將是學習重點,學生都要學會如何基於專業和AI溝通,因此也建議大一中文課應該改革,將寫作力融入AI文本生成。

大學校長會議今下午舉行議題討論,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以「生成式AI對大學教育之衝擊與轉型」為題,他表示,伴隨人工智慧演進和應用,評估現下的AI衝擊不會再有起初這麼可怕,在於應用更簡單,且可應用於非工程面,包括人文社會學科、建築等。

張國恩談到,2016年開始,大學教育逐步從運算思維過渡到AI思維,近年開始,各科系更開始融入AI教學,如將AI列為共同必修課程,並嘗試調整人文社會學科教學內容,進而也思考如何和產業結合、創造融入AI的跨域學程。

張國恩指出,AI2.0的年代,不再是AI取代人力,而是會應用AI的人力取代不會應用者。學習重點應在於重新學習問問題、和AI溝通,才能和電腦對話,請其協助解決問題,預計Prompt Skill將是學習重點,學生都要學會如何基於專業和AI溝通,正確描述問題和規格。

對此,張國恩建議,大一中文課應該要改革,如將傳統的寫作力融入AI文本生成等提示詞教學。以東海大學為例,大一中文課程課名已異動為「敘事與思辨」、「溝通與表達」,並融入AI文本生成課成內容,培養鑑賞力也增加生產力。更要求教師先以身作則,教材等都嘗試用GPT製作。

台南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則表示,因應趨勢,大學教學莫衷一是,部分教授不允許學生使用生成式AI作業,但也有教授要求一定要學會使用,現在生成式AI取得容易,如GPT4只要付錢即可使用,但也提醒,學生運用生成式AI必須留意其偏見(biase)甚至幻覺(hallucination),如可能拼湊不存在的事物、稱是專家言論但實際為假,甚至虛構事件,「張飛大戰岳飛在GPT的世界是可能的。」

吳誠文指出,未來必須設法去除AI的偏見,資料庫不應都是特定觀點,否則會影響人文學科發展;但如今寫程式也變得容易不少,因此建議自然科學的學生,可用GPT來寫code。

AI 大學教育 東海大學

延伸閱讀

113年大學學測 社會科試題與解答

113學測國文/太逗趣!閱讀「鄭成功騎鯨」選文印象深 考生寫到笑出來

113學測國文/比模擬考、歷屆簡單...考生:白話文考題多 不少人提前交卷

東海大學前進部落 偏鄉童運用AI畫超萌盧媽媽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國教院建議教科書言明 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中達成兩項共識,建議歷史教科書呈現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中英文史...

教育部稱校園「大罷免」是公民活動 學者批:淪於詭辯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認為學生於校內擺放大罷免攤位屬學生言論自由、公民活動,非政黨活動,應予尊重,但教育部過去就曾函示說明教...

爭教師離線權 教團籲先加導師費

教師「離線權」話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第一線教育現場認為,導師承擔大量班級經營與溝通責任,最需離線權保障。教團直言,即時通...

回響/非六都高中職 減招門檻放寬

本報去年報導,非六都縣市因人口外流與少子化,全台已有十八所公立高中職向教育部提出調降班級人數。教育部日前修正「高級中等學...

APCS 1年增至6次 實作可分級

隨著愈來愈多大學資工、電機系將APCS(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列為升學參採之一,報考人數也逐年增加。教育部如今迎來APC...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