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家長會募款單須繳回條疑似強迫捐款 家長憂不捐「被貼標籤」

每間學校的經營,背後都少不了家長會的支持,但家長會的募款邀請常讓家長們煩惱到底該不該捐。一名家長近期收到學校家長會的募款單,並附有回條,必須要家長寫出願意贊助的金額並簽名繳回,疑似變相「強迫捐款」,讓他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
一名家長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發文表示,最近收到一張家長會的募款單,內文提到校慶活動除了希望學童家長出席外,也能參與樂捐活動。該校家長會表示,樂捐金額將直接用於學校重要項目,若樂捐金額達1000元以上,家長會也會回饋精緻餐點、禮盒等給捐款家長。從募款單上可見,每位家長都必須繳交回條,除了簽名之外還須填寫願意贊助的金額,讓該家長,擔心不捐會被「貼標籤」。
許多網友對於家長會的作法感到訝異,「都要交回條,卻沒有不捐的選擇可以勾」、「感覺根本就是強迫捐款」、「不是委員才會捐款嗎」、「學校窮到要樂捐?不是都有企業贊助之類的」、「我以為家長會就是在幫忙學校出錢的,沒有看過家長會叫家長一起樂捐的」。
網友們建議該名家長若不想捐就不勉強,或是在能力範圍內捐款就好,「沒說不能寫0吧」、「手頭無法就不要捐,並沒有強迫」、「我個人會選擇最低消費,或者跟家長會要銀行帳號,匯自己可以捐的金額」、「你要捐就捐自己家裡狀況,如果每年所得稅比較多,捐款可以抵稅,也能幫助學校,就量力捐一些,如果沒有,也無所謂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